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歸途 歸土 龜山島|有待完善的生態觀光
龜山島的開放,標榜是生態旅遊。檢視龜山島開放一年,仍可看見其規畫不週詳的地方。本集前段將記錄原龜山島住民尋根及抬媽祖活動;中段將藉由登401高地,講解龜山島的林相及前人墾荒遺跡。後段則著重在目前一般生態旅遊解說員(導遊)的不專業,或是在解說的過程中太過於民俗化。主辦者(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有責任,遊客也有責任去瞭解生態旅遊的涵意與意義,遊客若能先試著去瞭解龜山島的歷史文化,則在旅遊時,將對當地的自然景觀有更深切的認識。
尋著樹林的腳步|承載了龐大遊憩壓力的柴山自然公園
高雄地區都市綠地的質與量都不足的情形下,柴山自然公園無法避免的承載了龐大的遊憩壓力,人為的強烈干擾,讓自然公園的生態環境大大改變。柴山會今年五月所舉辦的柴山魔芋節一系列活動,以文化活動傳遞生態教育的訊息,告知大家柴山之可貴與重要性,希望能讓柴山生生不息。
來自陽明山的恐懼|六之六自辦市地重劃區開發
在陽明山上住六之六自辦市地重劃區佔地54公頃,民國68年都市計畫由保護區變更為住宅區,現在重劃區的整地工作完成大部分,但是山下的居民擔心排水問題恐會造成土石災害而擔心不已,下游的居民則擔心原本的污水處理廠取消改由各住戶自行設置污水處理槽,會污染生態環境,因而種種的抗議動作因而展開...
尋覓新天堂|風災後可以遷村嗎
桃芝風災過後,「遷村」的呼聲甚囂塵上,一時之間,行政部門與輿論似乎皆以「遷村」為逃避災難的唯一選項。許多學者與官員又將長期以來「遷村」政策無法落實的責任,歸咎於民眾「安土重遷」,不願意離開危險區域。
【桃芝颱風】大雨來了|風災下的撤離避難
今年三月春雨來臨前,我們做了一種預測與關注,中部災區修修補補的道路,是否能撐過雨季摧折,而921地震後的重建工作,又是否能安然地度過雨季的考驗。結果,大地工程幸運地撐過春雨,卻沒能躲過桃芝帶來的命運,因為大雨真的來了。
【桃芝颱風】漂流的訊息|攻佔海岸的漂流木災難
桃芝颱風過後,台灣山林的傷痕還沒有恢復,海洋惡夢又隨潮浪襲捲而來,各地陸續傳出海上垃圾與漂流木攻佔海岸的災情,我們沿著北部海岸,試圖從海上載浮載沈的漂流物身上,找出它們這趟漂流之旅所要傳達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