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之死(下)

採訪 比恕依‧西浪
攝影/剪接 陳添寶

民國三零年代到五零年代,台灣中部民宅汰舊新建量大增,建築相關用材的杉木是最熱門的­造林樹種,一直到民國四零年代,杉木造林進入鼎盛時期。直到現在,當新興的系統鷹架取­代了,傳統的木材搭建鷹架時,這一批為了製造板模而種植的杉木,價格一路大跌,直到現­在乏人問津,而中部杉木大量枯死,更讓林農血本無歸。

1950年代,民間造林領先國有造林,人定勝天是造林的精神之一。低海拔山區的造林靠著人工的撫育,可以與其他樹種競爭,不過當杉木價錢大跌,造林地不再受到人工保護,就將直接受到大自然嚴酷的考驗。

2002年中旬,中部地區杉類樹種成片枯死,範圍包括東勢、和平、卓蘭、集集、水里、魚池、埔里等地區,許多林農的心血付諸流水,政府補助造林的金額難以估計,中部山區的水土保持也讓人擔憂。因此,11、12月的中部山區常會看到砍伐後的杉木整齊地排列在路邊,待價而沽的現象。

有學者認為杉木枯死的原因,是甲蟲類昆蟲傳播真菌性病原而引發的杉木萎凋病,近幾年來疫情在中部迅速蔓延,在國外經過柯氏原則的檢驗,幾乎可以斷定這是一種疫情。但是這個研究結果,不被林務局會勘的學者專家認同,會勘人員認為中部杉木的死亡還是由乾旱所引起的。

事實上,乾旱與病蟲害也有間接的關係,當樹木受到乾旱影響,沒有足夠的水分生長,此時會引來蟲和病菌進入衰弱的樹身,如果不加以處理,等到蟲和病菌累積到一個數目之後,牠們就會去攻擊健康的樹,而讓樹木陸續死去。

在政府與林農為砍伐枯木而煩惱時,台灣生態研究學會陳玉峰認為不須砍伐枯木,並提出解決方法,因為在杉木枯死的地方,次生林卻正在成長,若造林的目標是保安林,並非是經濟林,那麼最好的方式就讓它去。

地點
集數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