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樹木之死(上):松材線蟲入侵火炎山馬尾松林

2002-12-09

三義火炎山,位在台灣中西部,大安溪下游北側。從民國75年六月底開始,依照文化資產­保護法被劃為自然保留區,區內光禿挺拔的自然崩塌地形和台灣最大片的馬尾松天然林是兩­個主要被保護的對象。

隔音牆,不隔音?|體檢公路隔音牆效果

2002-12-02

隔音牆到底能隔掉多少音量?國道新建工程局副局長邱琳濱表示,能查到的數據是3分貝到5分貝。而海洋大學造船系教授王偉輝分析,電話鈴聲和電腦鍵盤敲打聲,平均是60到65分貝,窗外小鳥的叫聲,是30到40分貝。因此,台灣隔音牆所能減低的,竟然只有小鳥叫聲十分之一的音量。

不務正業的植物博士

2002-12-02

台灣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台灣有許多縱橫交錯的古道,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發生在縱橫­交錯的古道上,古道走不盡,故事聽不完,不過在走古道聽故事之前, 先認識一下這個人......一個走古道說故事的博士。

焚化之火

2002-12-02

後山台東是台灣的淨土,這裡沒有什麼大型工業,也少有污染,發展無煙囪的觀光產業是縣­政府及地方一直努力的方向,未來這片土地將豎起兩支焚化爐的煙囪。擔心焚化爐排放「世­紀之毒戴奧辛」,以及含有重金屬的灰渣會污染空氣與土地,威脅身體健康,是每個焚化爐­周圍居民的恐懼。

海底印記

2002-11-25

清晨四點,台南安平港內出現許多忙著搬氣瓶的潛水人員,在這種天都還沒有亮的時間,「潛水」似乎顯得有些突兀,這批來自各行各業的潛水同好,準備趕在8點海流比較穩定的時候,到達澎湖東吉島海域,雖然他們已經冒險下水很多次了,但是還是希望能夠親眼見到傳說中的海底聚落…. 註:影片版權限制無法上傳  

歐吉桑的海洋夢|用愛魚的心打造海洋城堡

2002-11-25

一個人能有多愛魚呢? 年少時房間養滿魚,年輕時開家小型水族館,年老時興建中型海洋館。桃園海洋館的董事長­陳太村對魚的狂熱,已經可以用魚痴來形容。

焚化之爭

2002-11-25

10月18日,雲林焚化爐動工,千名警力進駐焚化爐預定地,反對群眾與警察爆發激烈衝突,過程中許多人受傷...。沒有人願意看到流血衝突,也沒有人喜歡家旁邊建一座焚化爐,但是垃圾問題終究是要解決,而政府選擇用焚化爐。

鳥人共和國|搶救黑面琵鷺

2002-11-18

每年,冬侯鳥黑面琵鷺都會到台南七股曾文溪口渡冬。在保育觀念不盛行的年代,黑面琵鷺只是賞鳥人之間互傳的鳥種,並未變成具體的保育行動,直到國際間一次亞洲水鳥調查,確定了黑面琵鷺數量不到300隻,正面臨絕種的壓力,再加上1990年台南縣政府打算將黑面琵鷺棲息的溼地規劃為工業區,將會危及黑面琵鷺的生存,於是搶救黑面琵鷺的行動開始展開。 「要顧鳥,還是要顧人?」似乎變成一個兩難的問題,當時的情勢,...

克復濕地|雙連埤水生植物種源復育

2002-11-18

溼地保育的觀念尚未成熟,珍貴溼地—宜蘭雙連埤的存留與否至今仍是未知數。對於宜蘭一­群熱愛自然的朋友來說,坐以待斃不如起身而行,邱錦和老師和一群朋友轉而從積極面思考­保育的策略,他們將瀕危的水生植物移植復育,再慢慢的移植到埤塘裡。

焚化之島

2002-11-18

台灣需要32座焚化爐嗎?對於環保署現在的焚化爐政策,環保團體提出強烈的批評,115個環保團體召開「拒絕讓錯誤的焚化爐政策繼續毒害下一代」的記者會,連署要求刪除環保署92年度37億元的焚化爐預算。 質疑焚化爐興建的聲音,從地方延燒到國會殿堂,環保署一縣市一焚化爐的政策也受到質疑。現在營運中的19座焚化爐,容量21,000噸,扣掉歲修等因素,平均每天可以處理17,850噸的垃圾,焚化爐處理率達90...

失根的產業

2002-11-11

在台灣的花卉市場,以切花、盆花為兩大主力,除了供應國內市場外,蘭、菊等花卉也外銷日、韓等國,花卉市場產值高達一百多億台幣。 但是美麗夢想的背後,卻是現實的市場競爭。在台灣,花卉產業的種子、種球,幾乎完全仰賴進口,所謂國產花指的是進口花種,台灣種植的花朵。因此,有人戲稱,台灣的花卉業只不過是「花卉加工業」,形同失了根的產業。 在目前,百合花是花卉市場的熱門花卉,單一花種的銷售額就有九億台幣,與玫瑰...

誰來午餐?

2002-11-11

2002年10月份才正式實施禁用免洗餐具,不過有很多大專院校早就開始使用環保餐具。北台灣的台北護理學院,也是其中之一,成為去年12月份接受環保署公開表揚推動環保餐具的績優學校。 從多種顏色的免洗餐具,高溫殺菌的清洗設備到自備杯子飲料折價,台北護理學院努力的落實使用環保餐具。雖然在學校推動環保餐具的使用,一般學生的接受度都滿高,但是餐廳卻明顯的感受到,學生因為覺得不方便,營業量下降了一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