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區位於大雪山山腰,名稱就叫大雪山社區,在茂密的森林圍繞下,從外面很難發現這個社區。進入這個社區,必須穿過長長的竹林路。進到社區,首先映入眼中的,一條碧綠的小溪,還有一座紅色美麗的吊橋。
大雪山社區散佈在國有林地之內,居民承租國有林地造林,也就居住在森林之內。一般民眾承租林地,除了依規定造林,等待林木成長伐取賣錢之外,以往林農都也會利用法規,將承租地百分之三十面積,改種果樹、檳榔等經濟作物。
但是這個社區和外面不同,他們對於林地的利用,並沒有大量砍樹開闢果園,甚至在主動保護樹木下,留下一片青綠的山林。讓人類長期與森林爭地的歷史,受傷的大地反撲人類的宿命,在這裡獲得改寫,在社區居民以保護山林,全力投入社區營造下,創造出一個人類與森林和諧共處的可能性。
這個社區的居民,依山而居,靠山吃山,和山林的關係相當密切,甚至如同一部縮小的台灣山林歷史,呈現出半世紀以來,人類和山林的互動關係。
那麼讓我們進入這個社區,從這個山林社區的更替演繹中,來瞭解人類對待森林的態度,以及森林的風華與哀愁,如何流入歷史的長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