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關鍵字
【島在現場】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 環評建議補正再審
環境部於昨日(5/12)召開「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最後做出結論,本案需加強極端氣候規劃、耐震、土石、污泥等說明,建議本案2025年7月31日前補正再審。
【桃芝颱風】來自桃芝的消息|沿著陳有蘭溪踏查災情
為了完整紀錄桃芝颱風的災情,我們特別租用直升機,從台北一路到花蓮,然後翻越中央山脈,順著陳有蘭溪往下走,到東埔、水里,一直到溪頭木屐寮,沿線紀錄和呈現桃芝颱風所造成的破壞和災情狀況。 當我們搭乘直升機進入到新中橫公路的上空,從飛機上往下看,多處村落被土石流沖毀、掩埋,河水漫流,淹沒良田,不僅橋斷,路也毀了,許多人都說,這是他們所知道的大自然,第一次展現如此恐怖的力量。...
【水利開發】築水|水壩與水庫興建對環境的影響
過去,對於水資源的管理,興建大大小小的水壩是我們慣有的解決方式,為了合理水壩的正當性,相關單位總是宣稱可以為地方帶來好處,來消弭當地居民的反對,強化非當地居民對水壩的認同。然而,經過這數十年,當初的說法在住民的眼中,卻成為了謊言。
水起源生:大甲溪的白冷圳
流動的水聚成了河流,綿延的河潤澤了生命,有限的水源,要滿足無限的慾望,人與河流的距離越來越遠,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越來越深,原是一條充滿浪漫與記憶的大甲溪,現在卻充滿了怨忿與無奈。
光復大路(下)|中橫開路後的衝擊
本單元延伸上集中橫公路開發的問題,探討中橫存在的價值。四十幾年前,在當時國民政府還懷抱著「反攻復國」的意識形態下,為了連貫東西交通,決定開發中橫公路。時隔四十年,反攻大陸的美夢還沒實現,中橫這條路,卻進駐了越來越多的居民與各項工程。
光復大路(上)|不停鏟土,倒退、前進的中橫公路
921地震後,中台灣的地貌面目全非,沿著大甲溪興建的中橫公路,路況毀損嚴重,強震後,路基流失、落石不斷,谷關段的工程人員在落石如雨下的情況,每天日夜不停地趕工。谷關工務段的段長錢伯冠在16年前即遭土石掩埋,16年後,又在12月4日遭落石擊中頭部與腰部。梨山地區的居民,平常即仰賴著中橫輸運蔬果,路不通對於這個大部分依靠蔬菜水果維生的梨山村,以及天祥一帶仰賴觀光產業維生的居民,影響甚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