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屋頂上的綠手指|屋頂農場幫建築降溫

2017-08-28

台灣因為熱島效應影響,都會區溫度上升趨勢,是其他地方的兩倍,該如何解救熱島?改變,就從屋頂開始!

農地上的大工廠|農地設廠危及農業環境

2017-08-14

農地上一間間工廠,構成西部平原的異樣風景,造就地方經濟,卻也帶來環境苦果。社會要求整頓,還給農村自然風貌,但是盤根錯節的歷史,卻讓生根的農地工廠,形成難以拔除的問題。

藻礁大未來|當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在桃園藻礁

2017-08-14

沒有珊瑚礁的繽紛,乍看之下,不算美麗。走近、蹲下,才能看見傳奇。這是由藻類所建造的生物礁,藻類留下的鈣化石灰質,黏結其他沉積物,慢慢形成礁體,最古老的有7600年。

新加坡的水與綠-水的驚嘆號

2017-08-07

文明與野性,人工與自然,哪一面才是新加坡?做為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新加坡如何改造水環境,讓人們親水愛水,在城市裡創造水的驚嘆號?

新加坡的水與綠-花園中的城市

2017-08-07

新加坡位處熱帶、終年高溫,但七、八月的氣溫,卻沒有像台北這麼炎熱,很大的原因,要歸功綠化的成功。從「花園城市」到「花園裡的城市」,新加坡如何翻轉水泥叢林,創造人與生態都能呼吸的空間?

廢水變肥水|畜牧糞尿水資源再利用

2017-08-07

全台灣有550萬頭豬、14萬頭牛,這些動物的排泄物,如果沒妥善處理,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大災難。以屏東這個畜牧大縣為例,人口不到90萬,可是豬牛加起來,超過127萬。為了解決畜牧業造成的污染,屏東新埤的社區團隊,不再坐以待斃,他們站出來與政府合作,創造廢水新價值。

底渣何處去

2017-07-31

熟悉的音樂響起,快步追上垃圾車,把手中大包小包的垃圾,交給清潔隊員,這是很多人每天生活中的例行公事。家裡的垃圾清乾淨了,以為就此可以鬆一口氣,另一個更棘手的難題,才正要浮現。

無聲毒海岸

2017-07-31

上千噸有害事業廢棄物,長年棄置在海岸旁,經由海浪沖刷,毒物一點一滴進到環境中,相關單位為何視而不見?又是誰該負清運責任?

山上的露營場|親近自然?

2017-07-31

近年,露營活動成為熱門休閒活動,每到假日總是全家出動、朋友結伴,一起到野外露營。隨著露營活動興盛,露營場因應而生,但是失去規範,造成山坡地開發、垃圾污染等問題。讓人反思,親近自然的活動,反而變相破壞自然...

能源台灣-啟動轉型之路(上)|再生能源能不能點亮台灣未來?

2017-07-24

澎湖南方的東吉嶼,2013年政府補助建置光電板,但是光電不穩定,併聯會導致成柴油發電機跳機,根本無法使用。2016年,澎湖縣政府與核研所、中興電工合作,引進微電網系統,綠能才發揮功用。

能源台灣-啟動轉型之路(下)|公民電廠能否成為趨勢?

2017-07-24

台灣計畫在2025年告別核電,利用太陽能、風力等等再生能源要達到發電量的20%,種種困難要如何克服?公民電廠能否成為趨勢?

Ortwin Renn 專訪 -德國的能源轉型怎麼走(上)

2017-07-24

2022年德國計畫要跟核電說再見,並且從2005年的3%快速進展到2015年的33%,走在能源轉型的這條大路上,德國是怎麼做的?又如何促進公民的積極參與?處理傳統產業與再生能源之間的拉扯呢?公視我們的島專訪德國智庫國際前瞻永續研究院科學主任 Ortwin Renn,希望透過他山之石,作為台灣邁向能源轉型之路的方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