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鐵路地下化風暴-鳳鐵反重劃
當城市重新建設,美麗的成果,常常是建立在老居民的辛酸上。高雄鳳山車站旁的居民,歷經曹公圳整治,鐵道地下化工程,生活周遭環境越變越好,沒想到重劃迫遷來臨,從此人生進入黑暗期。
走訪溼地|溼地的價值是什麼?
溼地,是潮間帶生物的家、鳥類的覓食區、也是我們生產食物的基地。這幾年,從沿海的泥灘地,到內陸的埤塘、魚塭和各式都會型溼地,全台溼地都遇到不同的狀況。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利用留職停薪期間,單車環島造訪全台六十個溼地,他選擇從台灣第一座人工溼地公園-高雄鳥松溼地出發。
學校老宿舍的新命運|彰化高中日式舊宿舍何去何從?
台灣許多學校中的日式老宿舍,都面臨拆除危機,文化團體發起搶救行動。今天來看看彰化與台中兩所學校的老宿舍,透過它們的故事,思考老宿舍的新命運,究竟能創造什麼價值?
誰捕蜂 誰捉蛇|回歸專業確保人員安全與動物福利
蜂、蛇,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卻名列人與動物衝突的榜首。蜂蛇問題,長期由消防單位處理,人員安全、動物福利都難以顧及。2017年1月,行政院定調,蜂蛇處理回歸農政體系,這項數量龐大、專業需求度高的任務,將如何回歸?
東沙二十《上篇》:擁有世界級珊瑚生態的神秘東沙島在哪裡?
2000年,公視記者第一次搭乘海洋研究船,登上東沙島,之後每隔幾年就會造訪。17年來,從漁船、研究船、海巡署艦艇、軍機到民航機,幾乎每種交通工具都坐過,只為了替這個獨特的地方,留下見證。
東沙二十《下篇》:曾歷經珊瑚白化的東沙環礁如何起死回生?
冬日的清晨,東沙島還籠罩著黑幕,陽光捨不得從厚厚的雲層中露臉,只微微地放出一點點光芒,天空漸漸被染成淡紅色,美麗的雲彩是甦醒的前菜,然而這座島嶼一天真正的開始,是從大王廟。
聲景錄台灣|聽過大自然的聲音嗎?
聽覺,是人們一天之中最早甦醒的感官。聲音,能將人從沉睡中喚醒,也能成為與自然的連結,透過長期紀錄的累積,聲音能告訴我們很多。聆聽、理解,跟著專家,一起留住台灣的聲音。
腊葉館的秘密|台灣第一座植物標本館
台北植物園裡,有棟將近一百歲的老房子-腊葉館,你可能不知道,它是台灣植物的寶庫。百年來在台灣山林、濕地、海濱,曾經怒放的野花、茂盛的枝葉,都曾被靜靜珍藏在這裡。五十萬份的植物標本,一件件層層疊疊,埋藏多少台灣自然環境的密碼?又見證多少偉大探險家傳奇的人生?
知本濕地有危機|地方政府擬設光電園區惹議
台東知本溪出海口附近,有片廣大的河口溼地,俯瞰是一望無際的綠野,沒有消波塊的海岸,而有著生物豐富的水域。由於道路隱密,不易到達,成為當地人口中的秘境。台東縣政府計畫將知本濕地,招租開發成光電園區,設置全台最大的太陽能光電場,引發部落與環境團體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