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文章

2009環境紀錄短片-五魁社區米

2009-12-07

五魁社區「自耕實驗農場」為社區純樸的老農民們,感到對現今稻作過程中,農藥和化學肥料濫用的憂心。2007年起,積極透過社區營造模式,推動無毒有機米的種植。社區先是承租3分閒置農地,老農民、農婦更是全體總動員,不斷開會、討論、研究,還找來雲科大教授鍾松晉指導,得到結論是,要讓下一代體驗傳統農夫的艱苦,及對大地的尊重與關懷,播種方式將採古早農村的徒手插秧,且堅持稻作成長,全程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另外...

八八重建-那瑪夏的山上山下

2009-11-30

八八水災發生三個月後,重建的進度顯得混亂,災區的居民,分成山上山下居住。以布農族為主的那瑪夏鄉,如同一個災區的縮影,反映重建過程的諸多問題,透過山上山下生活的呈現,讓人清晰災區的真實樣貌…

【2009環境紀錄短片】十八歲的這一年|在隆華國小

2009-11-30

透過網路,我問了所有的朋友:「記得你十八歲那一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嗎?」大部分的回答,不外乎是無止境的唸書、考上大學等答案。然而,我在2009年暑假遇見一群18歲的男孩,他們除了唸書和上大學以外,更做出了令人感動的事情。

八八重建-阿禮部落的微光願望

2009-11-30

危險的道路,阻擋不了回鄉的心情,簡單的生活,表達山居適意的心境。在霧台鄉的阿禮部落,一對夫婦在災後決定回到山上,想以行動重建家園,展現部落守護山林的決心…

小梨的快樂農場

2009-11-23

小梨子今年四歲,爸爸媽媽是梨山的果農,當爸媽在果園裡忙東忙西,小梨就在一旁蹦蹦跳跳。這裡每棵果樹年紀都比小梨還大。是什麼秘密,讓小梨家的果園總是綠意盎然,成為小朋友與小動物最喜歡再去玩耍的快樂農場呢?

2009環境紀錄短片-村樹

2009-11-23

走進中興新村的街道巷弄間,「綠樹」絕對是令人欣喜的都市景象!其實建村初期的中興新村,地面上連一棵樹都沒有,只有一整片的人工建築,當時的省政府,於是展開中興新村的綠化工作…五十年後,原本低矮的樹苗,茁壯成蔭,不過它們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一場伐木浩劫,正悄悄進行…

高山投機農業

2009-11-16

一顆高山高麗菜、一杯高山茶、一粒高山蘋果,它的真實成本是多少?當高麗菜田與茶園不斷在高海拔地區擴張,國土復育淪為空洞的口號,誰將為高山投機式的農業付出代價?

老城市的回憶

2009-11-09

隨著時代演進,城市發展的重心也是起起落落,以前繁華的老街,可能會沒落,也可能會產生新用途。尤其在更新速度飛快的市區,老街的存在,更是彌足珍貴,這些老聚落不但讓城市有了呼吸的空間,也能讓我們看見城市發展的軌跡...

城市變形記|扭曲的城市容積失控中?

2009-11-09

在都會區,近幾年陸續蓋起了很多的高樓大廈,於是湧入了大量的人潮,但是周邊的環境、公共空間卻沒有整體的規劃,導致空間擁擠、雜亂,到底在我們所居住的都市當中,整體的規劃與發展,出現了哪些問題?

土地上的幸福信託

2009-11-09

一群人上了山,為一塊荒地,打造一個夢想。在這塊公益信託的土地上,埋下理念的種子,希望能夠開花結果,為台灣的土地,永保自然的幸福。

廢水往哪去

2009-11-02

中科四期落腳彰化縣二林鎮,但廢水不論是排到舊濁水溪或是濁水溪,都遭遇到激烈的抗議。彰化、雲林兩縣縣長,也為此站上火線!為什麼大家都不要科技產業的廢水?而廢水到底該往哪裡去?

環評擺不平

2009-11-02

政治介入環評的爭議始終存在,環評機制如果淪為行政單位掌控的遊戲,那是不是悲哀,台灣要走向一個法治的國家,一個公共政策可以理性討論的社會,似乎還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中科四期落腳彰化二林,廢水路線在民意反彈後轉了彎,環評專案小組決定,排到兩條溪的河口,未來要做海洋放流,但行政院長卻公開表示,要做海洋放流,最後環評大會的結論,卻是退回到最早的濁水溪或舊濁水溪,中科四期的環評是過了,但更值得探討的是,環評制度是否能保有,獨立超然的立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