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受傷的海龜,被送進台大的動物醫院進行治療,牠們一隻要來回診,一隻則是急診,獸醫幫海龜做詳細的健康檢查,測量心跳頻率是否正常,抽血檢驗看身體有沒有發炎感染,還要照X光確認肺部與腹部有無異狀,另外也會仔細檢視外觀與活動狀況。
這隻被取名為「潮境」的綠蠵龜,還是個青少年,基隆市政府與海洋志工,在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取締流刺網時,意外發現一隻綠蠵龜,被纏繞在網中,他們趕緊剪破漁網,把牠解救出來,「潮境」是幸運的,雖然身上傷痕累累,但至少撿回一命。
另一隻,年紀約五歲的綠蠵龜小叮噹,則是在宜蘭頭城梗枋一帶海域,被拖網漁船誤捕,第一次送來時,情況不太樂觀,牠吃進了一個魚鉤,鉤子卡在嘴巴與眼睛間,獸醫緊急開刀取出,沒想到小叮噹在麻醉過程中休克,從鬼門關搶救回來後,獸醫又發現小叮噹的腸胃發炎感染,嚴重脹氣無法進食,原來牠的腸胃裡,就像小叮噹的百寶袋一樣,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垃圾。
海龜是台大動物醫院的常客,醫療團隊急救過許多不幸中網受傷的案例,有些海龜的四肢,被魚網切割出深深的傷口,有些則是溺水嚴重,搶救無效。
為了讓這些不幸受傷的海龜,可以好好養傷,在北部地區救援的海龜,會暫時送到新北市的貢寮海洋資源復育園區,這裡就像是海龜的普通病房,而海洋大學海龜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是海龜們最重要的照養員。
生病的海龜就跟人一樣,比較會挑嘴,為了幫海龜補充營養,讓牠快快恢復體力,研究人員想盡辦法,定期選購一些海龜愛吃的食物,從龍鬚菜、鯖魚到花枝都有。
目前台灣海域紀錄到五種海龜,分別為玳瑁、赤蠵龜、欖蠵龜、革龜及綠蠵龜,都已經列入保育類,其中最常見的是綠蠵龜。研究人員發現,每年三月到五月,以及九月到十二月,是海龜擱淺和中網的高峰期,而且又以背甲小於五十公分的未成年海龜為主,推測這時海龜們才剛剛遷徙到台灣沿岸,正準備尋找食物及適合的棲息地,牠們幼小,人生地不熟,所以常常會擱淺或被誤捕。
一接到有民眾通報,研究人員就趕赴現場,每年在台灣擱淺或意外誤捕的海龜,多達一兩百隻,不過有七成以上的海龜,在擱淺時,早已沒有生命跡象,每次他們就像是法醫,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想釐清海龜擱淺的真相。
研究人員解剖死亡海龜,一一檢查牠的胃內含物和糞便,發現幾乎每隻擱淺海龜,腸胃都有垃圾,有些海龜的屍體雖然已經腐爛,肚子裡的垃圾卻是萬年不化。
照料受傷海龜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牠們光是一天排出的垃圾,就相當驚人,大大小小的塑膠產物應有盡有,雖然大多數會慢慢排出體內,不至於有立即性傷害,但可能讓海龜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身體虛弱,就像得到慢性疾病,身體不舒服就容易被船撞到,或容易擱淺岸邊,尤其如果垃圾體積過大,導致腸胃阻塞,就有致命危險。海洋早已不是海龜熟悉的模樣,人為產物漂流在海面、沉積在海底,成為陷阱,實際到海洋走一遭,就可感受海洋生物的處境。
淨灘淨海淨不完,垃圾還是一直來,郭芙與陳人平從自己的生活做起,便當盒成為背包裡不可或缺的物品,無論到哪,他們都會帶著便當盒去旅行,他們也將每一隻被救起海龜的心痛故事,說給更多人知道,想要扭轉頹勢。
經過休養,潮境和小叮噹,早已返回大海,緊接著一隻一隻被救援的海龜,慢慢恢復元氣,也陸續返回家鄉,然而海龜的返鄉之路,處處充滿危機,當海洋整體大環境不改善,一邊野放一邊救援的循環,就會一直上演。
海龜的一生,要面對層層險阻,一隻小海龜誕生,只有千分之一的機率可以順利長大,然後再經過二十到五十年的成長,洄游數千公里,才有機會回到牠的出生地,繁衍下一代,海龜家族在海洋優游千萬年,現在這個古老生物面臨的挑戰更多了,而牠們只想尋求一個好好活下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