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悲喜劇|重新還給濕地一個家

撰稿 于立平
攝影 葉鎮中

如果這是一齣戲,它原本應是一個悲劇,不過劇中的主角決定自己轉個彎,於是劇本改寫,一齣以悲劇開場的戲,結局卻以喜劇收場。

跟著賴榮孝老師走進濕地,濕地內植物繁密、蘆葦叢生,很難想像一年前這裡是一片人工草坪,當時怪手剛開挖,義工們準備種下小小的幼苗。短短的一年,一座近自然的人工濕地誕生了,過個馬路來到陽光運河,這條上億元打造的運河,它的前身是一片生態豐富的濕地,如今一切化為烏有,看著濕地一生一死,對這片土地有深厚感情的保育人士們,也從無奈中走出了希望。

五股濕地的形成有一段滄桑的歷史,早期這裡是大台北地區的糧倉,但是因為地處低漥經常海水倒灌,民國五十三年政府炸開關渡隘口,正式開啟五股濕地的歲月,從魚米之鄉到台北地區洪水氾濫的緩衝水路,緊接著垃圾、廢土、污水進駐,曾經這裡是賞鳥人士的天堂,連黑面琵鷺都是這裡的過客,當最後的一座埤塘抵不過廢水的糾纏,生態人士就此撤守。

很難想像,如今五股濕地的起死回生,竟從另一個破壞開始。

正當被遺忘的五股濕地,鳥類慢慢的恢復當中,生態最豐富的蘆荻生態池,卻被怪手無情的摧毀,抗爭無用,一切無可挽回,賴老師以及夥伴們傷心卻不灰心,他們決定「轉個彎」。

「棲地移轉」的補償措施是不得不的選擇,他們請求縣政府提撥一塊十公頃的土地,來做人工濕地的營造,然而他們的眼光看到的不只這塊濕地,而是整片的五股濕地,「因為不了解生態的重要,才會犯下錯誤的政策,那麼我們讓你了解,你抗議政府不能這樣做,還不如告訴他們可以這樣做」,當人工濕地的成效,展現無疑之後,政府也接納了賴老師等人的想法,賴老師也逐步建議政府將一些水塘改造成適合鳥類棲息的空間,最後台北縣政府甚至將整片的五股濕地,交由保育人士認養。

冬季的海風很強,濕地裡的蘆葦隨風擺盪,有時風是阻力也是助力,端看你如何的使用,看著一手打造的濕地,賴老師形容「濕地保育不再是個理想,而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都市中的人們,不能脫離自然一樣」,而只要堅持,希望的種子依舊會隨風散播。

側記

九十二年底開始紀錄二重疏洪道的濕地,當時鳥種最多的蘆荻生態池正面臨開發的危機,而另一個作為補償的人工濕地,正舉行破土典禮,當時我們曾經製作一個單元來悼念舊濕地的死亡,慶祝新濕地的誕生。如今一年多後重返現場,那座鳥類天堂早已變成了運河,連一點遺跡都沒留下,而新濕地卻是生氣蓬勃的宛如生態樂園,我們不禁感嘆人類破壞速度之快,也佩服大自然在逆境中尋求生機的爆發力。

記得一年前在拍攝五股濕地時,一群喜愛賞鳥的人士,組成了疏洪道保育聯盟,當時他們想要搶救即將破壞的蘆荻生態池,後來眼看著開發案無可挽救,他們搬出了補償條件,要重新還給濕地一個家,說真的這種有點阿Q的想法,許多人並不看好,沒想到一年後再次見到他們,凝聚力、行動力更強了。而這片濕地植物繁盛,螃蟹、老鼠、水鳥都進來了;尤其在靈魂人物賴榮孝老師的努力下,結合二個保育團體,認養了二重疏洪道全部的濕地,問賴老師遇到了那麼多的挫折,為何依舊可以如此的堅持,他回答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跟大自然學的」,看著大自然強韌的生命力,他深切的明瞭「只要永不放棄就有希望」。

集數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