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溼地的春天

採訪/撰稿 于立平
攝影/剪輯 張光宗

相機的快門聲 不斷的響起,因為這一天濕地裡,來了一位稀客,在相隔二十幾年之後,賞鳥人終於在五股溼地與黑鳶重逢,從黑鳶現身的那一刻起,他們知道五股濕地的春天,即將到來。

天空飄著細雨,冷風一陣陣吹來,這種適合躲在屋裡的日子,五股溼地的義工們 ,依舊守候在溼地旁,為短暫停留的遊客介紹溼地生態,每星期日下午,他們都會輪流來到這裡,畢竟這可是「推銷」生態教育的大好時機。

表面上看起來,五股溼地和一般的溼地沒有太大的不同,事實上它的演變故事卻是十分的戲劇化,早期這裡曾經是大台北地區的糧倉,民國五十三年政府為了解決三重、五股、蘆洲一帶的水患,於是興建二重疏洪道,從此魚米之鄉成為洪水氾濫的緩衝水路。

從民國五十三年到七十年間,五股溼地荒廢了將近二十年的歲月,由於地處低漥、水塘遍佈、不適合耕作,因此意外的成為水鳥新天堂,這個年代可說是五股溼地生態最繁盛的年代,不過好景不常,人煙罕至成為藏污納垢的好地方,於是廢土、廢棄物、污水紛紛進駐,五股溼地奏起了輓歌。

另外,耗資14.7億元的綠美化工程,又將二重疏洪道的河灘地,變成公園、籃球場等人工休閒設施,綠美化的範圍廣達324公頃,相當於大安森林公園的16倍,二重疏洪道變美變乾淨了 ,人們休閒空間增加了,但是生物的棲息空間再度被壓縮,當初興建疏洪道提供洪水行走的原意,也被忽略了。

在開發與破壞的夾縫中,依舊有許多生物強韌的成長,然而就當保育人士重返五股溼地,企圖注入新的生態觀念時,沒想到鳥種最豐富的一塊精華區,卻因為划船道的興建工程,而被全面摧毀。

面對這一連串的打擊,賴老師與夥伴們並沒有放棄,他們想盡辦法,最後提出棲地移轉的想法,他們以十公頃的人工草地為籌碼,展開最後一搏。

短短的兩三年的時間,生態慢慢回來了,今年我們再度踏上了這一片土地,也親眼見證溼地的繁盛,原來只要給大自然的機會,生命自然會找到出口。

疏洪道生態保育聯盟的網站上,記錄了五股溼地的點點滴滴,義工們也將自己所觀察到的生態,與大家分享,有些人因為看到網站,開始對五股濕地感到好奇,有些人因為遇上義工進行生態解說,而一同加入保育的行列,然而他們的眼光看到的不只這塊人工溼地,他們想讓整片的五股溼地重返輝煌年代,於是賴老師也建議縣政府,保留部分的土地不除草、不整地,讓土地自然的荒化,使得生物與人們可以共同分享這塊空間,當十公頃的人工溼地,經營成功之後,縣政府就將全數的五股溼地,交由保育人士認養。

今年黑鳶的到來,為義工們注入一劑強心針,曾經在70年代,整群的黑鳶常在沼澤飛翔以五股為家,隨著溼地的破壞,黑鳶也自此銷聲匿跡,「讓黑鳶返家」,這個只能在夢中想像的情景,竟然真實的實現了。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溼地起死回生,什麼樣的堅持,讓他們面對挫折卻不放棄,賴老師耐人尋味的回答,這一切都是跟大自然學的,大自然逆境求生的爆發力與強韌的生命力,讓他們學到永不放棄就有希望。

地點
集數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