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棲地破壞」關鍵字
水庫爭議|湖山水庫該不該蓋?
秋天的幽情谷,散發著她動人的魅力,陡直的山壁上,台灣原生種植物「岩生秋海棠」,以及非常珍貴稀有的「圓葉布勒德藤」,正綻放出美麗的色彩,因為崩塌作用旺盛,大型植物不容易附生,輕巧的崖壁植物,得以在此欣欣向榮、生生不息。台灣有31種蛙類,這裡就發現了22種。更令人驚訝的是,從中海拔到熱帶雨林的物種,都可以在這裡發現,為什麼在這低海拔的森林,能包含不同生態系的生物,生態學家可能沒有機會為我們解答,因為這裡是湖山水庫的預定地,未來,這片山林會淹沒在水中。
草鴞繁殖全記錄|見證成功復育的新生命
在特生中心神秘兮兮的保護下,終於能夠一睹台灣生態史上的一項記錄,一對草鴞在人工環境內自然產卵,並且有可孵化成功,於是在強力要求下,他們記錄草鴞生態,我們開始記錄他們的研究過程,想讓外界透過鏡頭,更加瞭解這種珍貴生物。
光禿海岸|脆弱的海岸保護機制
在花蓮溪出海口附近,海岸山脈的起點處,有一片花蓮地區僅存的沙丘,當地人稱它為嶺頂沙丘。強勁的海風、含鹽的沙地,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一般的植物根本無法生存,但是卻有一整片海濱植物,在沙丘上匍匐蔓延。這些生命力堅韌的海濱植物守護著沙丘,也蘊藏著美麗豐富的海岸生態。但是,綠意盎然的沙丘,竟在一夕之間被剷為平地!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十二公頃的海岸變成光禿一片?又是什麼樣的法規漏洞致使整個沙丘生態被連根拔除?
消失中的台灣細鯿|淡水魚的困境
1920年日本生態學者大島正滿在台灣北部的湖泊,首次發現台灣細鯿的蹤跡,八十五年之後,這種魚在台灣野外幾乎消聲匿跡,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台灣細鳊一步步從台北的湖泊退守,她們古老的生態與傳說,能否伴隨著湖水繼續流傳下去…
【水頭商港】世代‧後豐港|傳統漁村聚落的變遷
一場建醮,呈現金門後豐港四百年的悠久歷史,傍海維生的居民,卻在開發的巨輪下,面臨海灣被填平的困境,在喧囂的鑼鼓聲中,未來如何走下去,考驗這群世代子民。 正月十五,對於金門後豐港居民而言,王爺建醮是聚落的傳統,四百年來維繫居民的感情,許許多多離鄉的遊子,都會在這個時刻趕回來,讓這個人口漸少的村落,一下子熱鬧起來。 後豐港居民多數姓洪,遠祖就是與鄭成功一起打天下的洪旭,因此早期被稱為洪門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