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棲地破壞」關鍵字
731號埤塘的綠精靈
早期在台灣西部的水田、草澤、埤塘裡,經常可以看到個體嬌小的台北赤蛙,流線型的身材,叫聲跟一般蛙類很不同,繁殖期接近春夏交際、春雷大作的時候,因此又有雷公蛙的稱號。工商社會來臨後,埤塘一一被填平,蓋起水泥建築、高樓大廈,這夜裡小精靈的棲身場所,越來越少。桃園縣楊梅市的731號埤塘,僅存少數的小小家園,同樣出現許多地難關在等待牠們…
沙嘴變工地|以清淤之名大舉開挖海岸
青螺溼地,澎湖唯一的國家級溼地,長長的沙嘴是這片海岸溼地最美的景觀,也是澎湖本島中,小燕鷗唯一的繁殖地。今年三月初,卡車與怪手進駐,野鳥保護區被開挖填土,沙嘴淪落為大型砂石場。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小燕鷗失去了家?讓澎湖失去了一道美麗海岸?
守護草鴞|夜間出沒的猛禽
台灣低海拔草生地,有一種長相很奇特的貓頭鷹,叫做草鴞,圓圓亮亮的小眼睛、白白的臉,像是剖了一半的蘋果,生性敏感害羞加上只在夜間活動,很少有人在野外看過牠的模樣。高雄市野鳥學會長期在中寮山進行生態觀察,意外發現這裡有固定的族群存在,不過最近幾年,卻沒有再發現草鴞的巢位,憂心的他們,決定要展開搶救行動…
幸福水雉方程式|守護菱角鳥
近兩年冬季,台南官田發生了嚴重的水雉農藥中毒事件,總計有136隻水雉因此死亡,農業型態左右牠們的未來,當生態保育與農業密不可分,水雉的幸福方程式,該由哪些元素共組?
石虎之路|是否會走向滅絕?
在台灣,從沒有一種動物,如此優雅神秘而難以捉摸,從沒有一種動物,如此危機四伏而難以保護,牠是列為一級保育類的瀕危動物,石虎。雲豹和石虎是台灣僅有的兩種野生貓科動物,當雲豹在野外幾乎消聲匿跡,石虎會不會走向相同的命途?
後灣‧阿朗壹—環境律師團的海角體驗
爬上山、望向海、踏進濕地,聆聽居民的言語。一群長期守護環境的律師,安排一場美麗的生態假期,他們拜訪遠方的海角,深深體驗土地的美好,還有它面臨的傷悲…
【開路爭議】給一條路|國道七號開闢對生態的衝擊
在過去全面追求經濟的年代,開路被認為是發展中很重要的一環,但是到了今天,關心生態和自身環境的思維逐漸升高,大家對於開路所思考的層次,更加多元。一條路的出現,不僅僅只是串連起A、B兩地的運輸功能,還包含了對於當地文化、地層、自然、都市規劃等各種面向的挑戰,必須都要評估,才能決定是否有開路的必要性。
愛戀‧彰化海岸:蔡嘉陽走在環境運動的路上
蔡嘉陽,彰化環保運動的主力戰將之一,一個留學英國的生態學博士,卻放棄外界尊敬的教學工作,投入NGO組織,全心守護彰化海岸,是怎樣的人格特質、怎樣的成長過程,造就了這位環保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