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花蓮縣」相關文章
《群震過後》之一|拆除或是補強?
403地震,造成花蓮的天王星大樓、北濱街民宅等建築倒塌,全台灣共有一百多處建物被貼上紅黃單,成了危樓。但403只是一系列地震的開始,根據中央氣象署統計,從4月3日到29日,餘震次數已經達到1332次。
【島在現場 】花蓮秀林鄉礦場崩坍 |2024.4.25
403地震重創花蓮,原本脆弱的山區環境變得更加敏感,後續又有超過千次的有感地震,不定時仍會出現邊坡崩塌情況。近日鋒面來襲導致豪雨,花蓮秀林鄉和中社區、和仁社區面臨崩塌及土石流威脅,而和仁社區的簡易自來水也因為土石流沖毀,居民自23日起已撤離到和平村辦公室與國小做臨時安置。 在秀林鄉富世村的亞泥新城山礦場也出現大面積的土石崩坍,位於下方的富世村10鄰居民表示餘震來時都能聽見土石滾落的聲音,...
403地震:科學家們如何做調查?觀察到哪些值得注意的現象?
4月3日上午七點五十八分,花蓮壽豐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的地震,導致花蓮至少兩百多棟建築受損,其中一棟透天厝,一樓整個被壓垮,市區的天王星大樓則是嚴重傾斜,在震後第五天開始拆除。在善後工作進行的同時,科學家們也展開調查。 相關專題》震撼 403:921地震以來最大規模強震 超過700起的餘震 研究人員找尋點位埋設偵測儀器 學者未發現米崙斷層錯動痕跡,認為須關注其他孕震構造致災可能...
震撼 403:921地震以來最大規模強震 超過700起的餘震
4月3日上午7:58,芮氏規模7.2的大震,撼動全台。這是繼921地震之後,二十五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造成13人死亡,超過千人受傷。台灣身處在地震帶上,要如何與震共存?建築結構上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在921地震之前的早期建築,補強耐震又可以怎麼做呢?
熱解小花蔓澤蘭|把綠癌變綠金
心型的葉片,雪白的小花朵,這就是小花蔓澤蘭。看上去溫和無害,卻困擾台灣環境數十年。它們是蔓藤類的草本植物,為了爭取陽光,會攀爬到別的植物上,導致被纏繞的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缺乏養分而死。這麼強悍的植物怎麼清除?如果除不完,怎麼辦?除下來的植物體如何再利用?
再造山海之味|部落創生的故事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直以來和當地環境共生的部落族人,從家鄉環境找出特色農產,像是佳民部落的山蘇、雨來菇,以及織羅部落的葛鬱金、貓公部落的滸苔,這些部落生活文化中的作物,隨著時代演進,又如何走出新面貌呢?
礦業法及亞泥爭議大事紀
為了保護國內水泥產業,政府不敢輕易撤銷業者礦權,不合時宜的礦業法,終於在2017年送進立法院審議,雖然部分條文仍有待討論,但也算是開啟礦業改革的第一步,然而五年過去了,這屆會期任期又將結束,一天拖過一天,礦下居民的期盼幾時能成真,不論是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還是水泥產業本身的轉型,亞泥案都是重要的指標,挑戰著執政者的高度與決心…
那些年,我們搭過的船|台灣的船艦博物館
台灣是個海島,也有很多大河,在經濟生活與移民歷史,甚至國防安全上,應該有很多船艦的使用。現在,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船艦,在各地港口被實體保存,而博物館也有復刻的舟船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