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相關文章

《群震過後》之一|拆除或是補強?

2024-05-04

403地震,造成花蓮的天王星大樓、北濱街民宅等建築倒塌,全台灣共有一百多處建物被貼上紅黃單,成了危樓。但403只是一系列地震的開始,根據中央氣象署統計,從4月3日到29日,餘震次數已經達到1332次。

【島在現場 】花蓮秀林鄉礦場崩坍 ​|2024.4.25

2024-04-26

403地震重創花蓮,原本脆弱的山區環境變得更加敏感,後續又有超過千次的有感地震,不定時仍會出現邊坡崩塌情況。近日鋒面來襲導致豪雨,花蓮秀林鄉和中社區、和仁社區面臨崩塌及土石流威脅,而和仁社區的簡易自來水也因為土石流沖毀,居民自23日起已撤離到和平村辦公室與國小做臨時安置。 在秀林鄉富世村的亞泥新城山礦場也出現大面積的土石崩坍,位於下方的富世村10鄰居民表示餘震來時都能聽見土石滾落的聲音,...

403地震:科學家們如何做調查?觀察到哪些值得注意的現象?

2024-04-11

4月3日上午七點五十八分,花蓮壽豐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的地震,導致花蓮至少兩百多棟建築受損,其中一棟透天厝,一樓整個被壓垮,市區的天王星大樓則是嚴重傾斜,在震後第五天開始拆除。在善後工作進行的同時,科學家們也展開調查。 相關專題》震撼 403:921地震以來最大規模強震 超過700起的餘震 研究人員找尋點位埋設偵測儀器 學者未發現米崙斷層錯動痕跡,認為須關注其他孕震構造致災可能...

震撼 403:921地震以來最大規模強震 超過700起的餘震

2024-04-08

4月3日上午7:58,芮氏規模7.2的大震,撼動全台。這是繼921地震之後,二十五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造成13人死亡,超過千人受傷。台灣身處在地震帶上,要如何與震共存?建築結構上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在921地震之前的早期建築,補強耐震又可以怎麼做呢?

熱解小花蔓澤蘭|把綠癌變綠金

2023-04-01

心型的葉片,雪白的小花朵,這就是小花蔓澤蘭。看上去溫和無害,卻困擾台灣環境數十年。它們是蔓藤類的草本植物,為了爭取陽光,會攀爬到別的植物上,導致被纏繞的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缺乏養分而死。這麼強悍的植物怎麼清除?如果除不完,怎麼辦?除下來的植物體如何再利用?

尋找地熱香菇|地熱探勘的望聞問切【用熱發電系列之一】

2023-03-05

地球內部的地核和地函,有如一個隱藏版太陽,源源不斷釋放熱能,這股巨大熱能展現在地表,可以推動板塊位移,也足以讓火山噴發。

再造山海之味|部落創生的故事

2022-06-27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直以來和當地環境共生的部落族人,從家鄉環境找出特色農產,像是佳民部落的山蘇、雨來菇,以及織羅部落的葛鬱金、貓公部落的滸苔,這些部落生活文化中的作物,隨著時代演進,又如何走出新面貌呢?

礦業法及亞泥爭議大事紀

2022-05-07

為了保護國內水泥產業,政府不敢輕易撤銷業者礦權,不合時宜的礦業法,終於在2017年送進立法院審議,雖然部分條文仍有待討論,但也算是開啟礦業改革的第一步,然而五年過去了,這屆會期任期又將結束,一天拖過一天,礦下居民的期盼幾時能成真,不論是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還是水泥產業本身的轉型,亞泥案都是重要的指標,挑戰著執政者的高度與決心…

迎戰銀合歡|奇兵出招是否能奏效?

2022-03-07

這場仗,已經開打十多年。爭陽光,爭水,爭地,越打,對手越多。它們已經占領了五千多公頃,造成低海拔環境的生態危局。

海豚的一天

2022-02-28

「海豚的一天」調查計畫,是以花蓮賞鯨目擊率數一數二高的「飛旋海豚」和「花紋海豚」為觀察物種,探究的不僅是鯨豚保育和賞鯨規範,也突顯海洋環境所面臨的問題。    

那些年,我們搭過的船|台灣的船艦博物館

2022-02-14

台灣是個海島,也有很多大河,在經濟生活與移民歷史,甚至國防安全上,應該有很多船艦的使用。現在,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船艦,在各地港口被實體保存,而博物館也有復刻的舟船展示。

大海的朋友

2021-12-20

夏尊湯因為喜歡海,在2009年離開臺北,搬到花蓮定居,成了賞鯨解說員和獨木舟教練。她的父親是一位外省老兵,常說「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從2014年開始,一頭幾乎年年洄游到訪花蓮外海的少年抹香鯨「花小香」,每每與夏尊湯相遇,除了許下對牠和大海的承諾,夏尊湯也很想讓父親知道,大海是她人生的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