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花蓮縣」相關文章
有傳統‧沒領域|原住民爭取土地權益
過去,台灣的土地,都是原住民族的生活領域,歷史發展下,他們受到壓迫,失去土地,不斷流離。長期以來,原住民族的還我土地運動,不僅追求土地權益,也希望尊重原住民歷史的意義。現在,一群部落人士發起守護傳統領域行動,延續還我土地運動的精神,為爭取歷史轉型正義,做出堅持的努力。 2016年11月,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將「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中,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解釋為「...
【花蓮206地震】震撼‧花蓮|震出建築耐震不足與土壤液化危機
2018年2月6日深夜,花蓮近海發生規模六,震源深度僅十公里的淺層地震,劇烈搖晃,讓早已習慣與地震為伍的花蓮人,罕見地跑到大街避難。柏油路像被躲在地底的鼴鼠鑽過,形成一長條如刀鋒交叉的隆起,但這場地震的破壞,不僅於此。
走訪溼地|溼地的價值是什麼?
溼地,是潮間帶生物的家、鳥類的覓食區、也是我們生產食物的基地。這幾年,從沿海的泥灘地,到內陸的埤塘、魚塭和各式都會型溼地,全台溼地都遇到不同的狀況。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利用留職停薪期間,單車環島造訪全台六十個溼地,他選擇從台灣第一座人工溼地公園-高雄鳥松溼地出發。
【文化資產】漢本 在路上|蘇花改工程挖到史前遺址
這片史前聚落,層層疊疊,埋藏在最令人最驚訝的所在。工程壓力,讓考古工作,背負延宕通車的罪名。當蘇花改遇上漢本遺址,進行到一半的工程,該如何繼續?
東海岸的漫長戰役|海岸法能阻擋一連串的開發案嗎?
經過二十四年的等待,海岸管理法在今年一月三讀通過。當大大小小的開發案,慢慢占據東海岸第一排,海岸法真的能及時發揮效用,守住不斷消失的自然海岸嗎?
《東發條例》東部發展列車 即將出軌
2011年初,蘇花改過關,加上五都整併,長期資源分配不均的東部,擔心自己更加邊緣化,在去年的立委補選戰中,提出關注東部發展和社福資源的東發條例政見來拉選票,企圖用開發東部土地的模式,讓東部起飛,如果東發條例通過,原住民生存的困境,會不會在東海岸重演?而地質危脆的東部,是不是真的適合這種開發模式?
活水溯源-美麗或沉淪‧秀姑巒溪
東部的河川有著一種狂野的氣勢,於是許多人來到秀姑巒溪泛舟,感受溪流的野性,不過觀光之河不是秀姑巒溪的原味,文化之河才是它真正的樣貌,這條河是阿美族和布農族人的原鄉,在中下游阿美族人的捕魚文化由河而生,而上游的拉庫拉庫溪是布農族人世居之地,但是在河流的源頭深處,卻上演著一場殺戮戰役,透過歷史的眼睛,將看見秀姑巒溪的舊容與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