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屏東潮州車站內,這群來自各地的屏東青年,利用暑假期間,回到故鄉,參加兩天一夜的參訪行程。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認為要讓年青人回鄉,才是成功發展的重要關鍵。因此透過辦活動,來幫助這群年輕人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有助青年學子思考未來的方向。
在這次活動中,協會以水的意象,介紹東港溪上下游的生態與人文,希望學生透過這條河流,來思考屏東的過去與未來。對於這群成長在屏東的青年,東港溪是一條從小看到大的河流,但是它的歷史卻是相當陌生,更別談在東港溪的河面上航行。對於學生,竹筏渡河是相當特別的經驗,每個人在竹筏上都是手忙腳亂,開啟親水之旅。
結束竹筏之旅後,來到東港溪上游的五溝水,這個客家聚落,因為水利之便,開發歷史久遠,成為一個具有文化特色的地區。來到劉氏宗祠,這間全台占地面積最大的宗祠,成為五溝水著名的古蹟,建築之中處處富有特色。從頭溝水到五溝水,複雜的水路網絡,構成屏東客家庄的開發歷史,居民與水圳的關係緊密,協會安排學生進入水圳縱走,希望體驗水圳如何成為村落的血脈。
晚間,學生以露營方式過夜,大家忙著搭起帳篷,準備渡過野地的一夜。
如果上游的五溝水,成為河流的美麗容顏,那麼位於東港溪下游的嘉蓮社區,呈現出的,是河流的悲傷。東港鎮以漁業聞名,鎮內的嘉蓮社區,曾經是開發最早的港口,但是在沒落之後,卻成為棄置垃圾的區域。但是面對不利的條件,嘉蓮社區以自力再造的方式,打造出別具風味的環保公園,甚至以閒置魚塭創造出一個生態濕地,並且恢復傳統魚燈的技藝,作為社區特色。學生們動手製作魚燈,體驗早期的漁村文化,也瞭解如何讓一個老社區變出新風貌。
對於學生而言,兩天的行程,開啟他們不同的視野,觀看到他們以往,所沒有注意到的事物。活動結束,學生的生命和故鄉的土地,有著更深的交會,當下一次火車再開進故鄉,觀看的土地,隨著曾經探索的記憶,開始有著歷史的厚度。也許離鄉多年之後,每個人都該靜靜地自問,「你認識自己的故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