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以南水庫紛紛探底,寶二水庫、永和山水庫、鯉魚潭水庫、德基水庫都到了一成以下,白河水庫甚至掛零,一些水庫見底讓過去被淹沒的聚落殘瓦一一浮出水面。
56年來最嚴重 多處水庫見底 三四月春雨水情仍不樂觀
時序入春,水利署公布最新水情燈號,4月1日起高雄市由減壓供水的黃燈轉為減量供水的橙燈,4月6日起則是苗栗的竹南及頭份、台中和北彰化等部分地區,亮起分區供水的紅色燈號,採取供5停2的措施。對新竹、嘉義、台南等地發布橙燈警示,全天候減量供水;桃園市及新北市林口地區、南彰化地區、雲林、南投等地進入減壓供水的黃燈警示。全台灣西半部的水情大多不樂觀,大家期盼著能解渴的雨水究竟何時能來?
氣象局簡任技正伍婉華表示隨著春天鋒面南下,北部下雨機率還是高於缺水的中南部;對中南部來說,恐怕只能期待五六月的梅雨季帶來降雨,但從長期觀測顯示,要真的明顯降雨,恐怕還要好幾個月以後,大家要有省水策略來因應。
面對旱象地方政府祭出緊急應變做法 祈雨、盤點水資源
為了度過缺水難關,各地舉辦祈雨祭典,祈求老天爺給予雨水度過旱災,也進行人工增雨等作業,但人工增雨最多只能增加原本降雨量的5%-10%,效果有限。除了趁水位低的時候進行水庫清淤作業,替未來爭取更多的蓄水空間。政府也啟動抗旱水源2.0計畫,花費25億元來強化水情燈號黃燈以下的地區水源,進行區域調度、伏流水開發、增設淨水處理設備、興建海淡廠等等,預計可增加每日16.8萬噸水源。
在各項備援水源中,其中最快能上場應急的就是地下水,地方政府紛紛盤點自家水源,提出緊急應變作法。在這波紅燈名單中,苗栗縣除了因應分區限水政策,縣內其他自來水供水區域全日減壓供水,並採總量管制節水15%。規劃65處臨時民生供水點,盤點出36口抗旱水井,加上另外計畫新設10口水井,也陸續設置日產1500噸的淨水設備,以及從後龍溪取伏流水,每天約可取0.5至1萬噸的水量。苗栗田寮圳水質淨化中心、竹南頭份水資源回收中心共計可提供每日4300噸的回收水。
●苗栗分區供水圖以及臨時供水站的甲區取水處、乙區取水處
而台中市,則是從2015年的乾旱後就要求新興工地如有抽取地下水,都要設置取水口以便緊急調度。台中市府統計出52處工地,抽排水量大約一百萬多噸,開放民眾使用;另外像是抗旱水井、伏流水、移動式淨水處理設備和緊急海淡機組等也都啟動。開放福田水資源中心等六處回收水源,日產量達10.6萬噸,供民眾取水使用。4月6日起也針對公立游泳池暫停對外開放,作為緊急救災備用水源。
●台中分區供水圖
●【水資源回收中心回收水】及【新建建築工程工地地下水資源】取水處
彰化縣府沿海鄉鎮都是地下水管制區,沒有許可證就鑿井,違反水利法的話將開罰一到五萬元,還可連日開罰,並要求恢復原狀;目前已核定共2000多個地下水井,每月大多有十多件申請案,雖然沒有暴增,但仍要小心超抽造成地層下陷。另外則是加速進行烏溪伏流水擴大取水工程,從初期的1萬噸水量,到全部完工估計可再增加2萬噸水量,支援給北彰化用水,彰化縣也提供45處臨時供水站提供給民眾使用,境內的彰化水資源回收中心以及二林汙水處理廠也提供回收水供民眾取用。
●彰化分區供水圖
●水資源回收中心取水處
除了各自備戰,水利署也啟動「區域調度」的策略來支援用水。在北部區域,板新二期計畫完工後,新店溪的水源每天可支援大約60多萬噸到新北市新莊、板橋地區,石門水庫則供應桃園地區,並支援新竹地區用水約22.5萬噸。
然而除了找水,節水也是首要之務,尤其是大用水戶,能不能省出更多的水呢?
要求用水大戶關緊水龍頭 省下更多水
台水公司日前公布台灣前十大用水大戶,分別是台積電、中鋼、中油、友達光電、群創光電、中龍鋼鐵、聯華電子、台灣美光記憶體公司、台塑、欣興電子等10家業者,這十家工廠,用水量就超過2億3028萬度。
水利署除了輔導用水大戶進行節水,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要求水情不佳的新竹、苗栗、台中等縣市,每月自來水用水量1,000度以上的工業用水戶,節水率要達到11%;1,000度以上非工業用水戶像三溫暖、泳池、洗車業等節水率要20%。其中每日1,000度以上的大用水戶,要是未能達到節水目標,將優先執行鉛封減供。另外像是高雄、台南、嘉義等縣市,超過千度的工業用水戶要求自主節水7%,非工業用水戶節水目標10%。
水情更為吃緊的台中市、苗栗縣,從2021年4月1日起加強節水,對每月用水量1,000度以上的工業用水大戶,節水率從11%提升到13%,非工業的大用水戶節水20%,截至2月26日台中市已經有94家用水戶被執行水表鉛封。
同時,中央也積極打造城市小水庫,鼓勵企業多多使用再生水,目前全台的水資源回收中心每天產生330萬噸的放流水,水利署把這樣的城市污水視為城市小水庫,搭配再生水廠處理成工業用再生水,將是一股不受天候影響的新興水資源。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水利署希望2031年,可達到每年每天132萬噸的工業用再生水目標,來降低工業用水對自來水的需求。
為了達到節水目標,業者除了增加回收水的使用效率,像是非製程過程的回收水拿來澆灌綠化等,也要想方設法自籌水源。用水量居冠的台積電,今年南科廠區自建再生水廠,預計回收南科的產業廢水做再生水供晶圓製程使用,預估2023年可增加到2萬噸,在台積電擴廠的12萬噸用水中,也在環評中承諾將使用8.3萬噸的再生水。
而用水量居次的中鋼,因為煉鋼過程需水量大,每天大約需要用到12至12.5萬噸的用水,2018年8月中鋼導入鳳山水資源中心的2.2萬噸再生水,2019年9月提升到4.1萬噸。2021年底,臨海水資源中心完成後,預計每天可以供應中鋼2.2萬噸,屆時再生水將占中鋼用水量的49-50%。
但事實上對於廠商要使用多少再生水,並沒有明確的規範,唯一的強制力只有來自當初的環評承諾,然而早在2015年12月,政府就已經公布施行《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其中規定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的開發案,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用水計畫,使用一定比率之再生水。民間團體呼籲,水利署應盡速公告缺水地區,讓再生水的使用有更強的法源依據。
想要長期解旱 多管齊下面對癥結點
從以往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到現在,可以說發生頻率越來越高,2015年才剛大旱,2018年也傳出旱情,短短幾年光景,2021年又面臨了五十多年來最嚴峻的乾旱,頻率越來越高,缺水恐將成為常態。
應急的抗旱措施只能暫時解決用水困境,長期還是要有抗旱政策,過去常被人詬病的自來水管漏水率,2021年漏水率13.85%,用水戶數不停成長,自來水公司宣示,用水成長較高的南部地區(嘉義、台南及高雄)平均漏水率優先於111年要降至10%。
而最常被提及的關鍵,水價未能合理反映成本,也就無法帶動節水產業的興起。針對用水大戶,今年三月下旬,經濟部預計從明年起開徵耗水費,徵收對象就是每月用水超過上萬度的五大產業,包括:石化、造紙、光電、電子和鋼鐵業,共計1817家廠商。
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在於水資源的回收利用,並制定規範讓用水大戶使用再生水、雨水回收等作法,不浪費上天恩賜的雨水,妥善利用每一滴水,在極端氣候頻繁的今天,永續的維護水資源環境,才能真正確保我們的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