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0年代,科學家發明水肺潛水開始,許多人嘗試潛入海中一探究竟,然而一般的水肺潛水,頂多只能到達四五十公尺左右,往深處而去,是什麼樣的世界有什麼樣的生物住在裡面?海洋研究者嘗試用各種方式,解讀謎樣的深海。
搭乘海洋研究船,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準備進行深海魚類的採樣調查,在台灣因為沒有深海潛艇的探測設備,所以只能用拖網將深海魚請上岸,不論是下巴可以像絞鏈一樣打開的巨口魚,還是提著一個發光的釣竿四處吸引獵物的安康魚,深海魚類的長相跳脫了一般人對魚的印象,而這些獨特的生存特性,主要是為了適應冰冷、黑暗、食物貧瘠的深海環境。一般來說深海指的是二百公尺以下的海域,由於地球90%的海洋深度,都超過一千公尺,所以深海可說是生物最為廣大的棲地,但是我們對於它的了解卻是最少。
其實台灣深海生物多樣性之豐富,可說是得天獨厚,像台灣這樣離岸不遠就有深海的國家更是世界少有,獨特的生態條件,也吸引國際著名的大深度潛水團隊遠道而來。這一次由Richard Pyle領軍的潛水小組一行三人,將首次探訪綠島一百公尺深的珊瑚礁海域。
為了探索四十公尺以下的海底世界,美國的Richard博士和廠商共同研發的「密閉式循環呼吸器」,因為一般的水肺潛水所使用的高壓空氣有80%是氮氣,一旦到了四十公尺以下,潛水人就會開始產生「氮醉」,使人喪失意識。這一套價值高達二萬美金的,「密閉式循環呼吸器」,不但可以免除「氮醉」的問題,甚至可以在六十公尺以下的海底,停留長達12小時,這在海洋研究上是非常重大的一項突破。
大深度潛水是一項拿生命做賭注的研究工作,而他們的研究成果也讓學術界驚豔,根據Richard博士以往的資料顯示,60-150米的珊瑚礁海域,有許多未發現的新魚種,平均一個小時可以發現7到10個新種,還曾經有過短短一個小時內,觀察到二十個新種的紀錄,根據估計,世界上還有30%以上的珊瑚礁魚類,等待生態學家的發掘。
美國的Richard博士,除了讚嘆綠島深海珊瑚礁生態之豐富,也感嘆許多在國外從來沒有看過的怪現象,比如說魚種豐富但是大魚少的可憐,垃圾、瓶瓶罐罐一大堆,垃圾之多令人訝異。其實台灣中研究的研究人員在進行深海研究時,還曾在安康魚的胃裡發現塑膠袋,我們看不見的深海,默默的承受陸地的貽害。
短短二天的大深度潛水探勘,帶給國內海洋研究全新的視野,在台灣深海探密的研究仍持續進行著,深海宛如神秘的內太空,吸引生態學家忍不住想去探索,那是什麼樣的世界?有什麼樣的生物住在裡面?許多謎題等待解讀。
側記|
在採訪大深度潛水的整個過程中,自己的心情常隨著船上研究人員而七上八下,當他們在整理裝備或測試時,深怕會影響作業,畢竟任何一個小環節出了問題,都攸關生命。當他們潛入海中,船上的人員陷入漫長的等待,直至浮球出現,升起安全不需幫助的訊號,大家才深深的鬆一口氣,尤其是第二天海流相當強勁,其他的潛水人員都被漂至外海,在遍尋不著深潛人員的狀況之下,還緊急出動水上摩托車以及漁船搜尋,當時船上的氣氛一度陷入冰點,直至看到他們安全的出現,才結束這一場海上大搜尋,其實深潛是一個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注的研究工作,不得不佩服這些研究人員為理想而奮鬥的勇氣,或許海洋真的有太多不可思議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