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鎮中

走過鹽田|嘉義布袋鹽場恐成歷史?

2002-02-25

眼前這片看似荒涼的土地,曾經,它是台灣重要的鹽倉。相對廣佈全台的「農田」,「鹽田」只集中在台灣西南沿海地區,農田有水路引水灌溉,鹽田也有水路,將海水引進來,經由四通八達的溝渠,將水引進蒸發池製成高濃度的滷水,而後結晶成為結晶鹽,曬鹽的鹽工說有水才會結鹽。嘉義縣布袋鹽場,清乾隆時期已有曬鹽記載,日據時代徵收許多魚塭改闢鹽田,生產的鹽經由布袋港用帆船運至日本,「曬鹽」也成為許多人的工作,但是鹽工並沒有擁有這片土地,而是向鹽場承攬土地曬鹽,再將鹽論斤賣給鹽場,民國90年台鹽公司決定停止人工曬鹽,我們也紀錄這最後一個曬鹽的季節。

上山下山|視障朋友登大霸尖山

2002-02-04

這是一個發生在去年夏天的故事,一段攀登大霸尖山的經歷。一群來自五個不同國家的盲胞,與一群愛好攝影的登山者,在山路上擦肩而過,他們的生命旅程曾經短暫交錯,命運交給他們不同的劇本。這座泰雅與賽夏族傳說中的聖山,將給他們什麼樣的考驗,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去年七月吧!

廚餘回收|搶救廚餘大作戰

2001-12-17

近十年來,廚餘回收儼然已經形成一種民間自主的風氣。從北到南,從都市到農村,大家彷彿如夢初醒般,發現廚餘回收的好處,到處都有人在嘗試、摸索,企圖將廚餘變黑金(有機肥),這潮流一步步從個人、民間社團,推展到地方政府。也因為這風氣是來自民間的嘗試,所以各自摸索出不同的方法,形成眾聲喧嘩的景象。 台大農業化學系的吳三和教授和環保人士劉力學是研究廚餘的革命夥伴,他認為只有用科學的方式研究廚餘堆肥,...

故鄉的顏色|用自然素材開一間染坊

2001-10-29

檳榔子、地瓜葉、龍眼、荔枝、相思樹...這些中寮常見植物,竟然成了中寮植物染工作坊六位媽媽的染料。大地給的顏色,讓媽媽們開起染坊,為中寮粧點多采多姿的色彩。她們說地震前,生活是黑白的,每天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孩子與孩子的爸;地震後生活反而是彩色的,因為待在染坊,每次染出來不一樣的顏色,總是充滿了驚奇與喜悅。這六位婦女,最年長的63歲,最年輕的22歲,穿針引線認真的表情,其實充滿克服生活環境與現實壓力的勇氣與堅持。

灰窯溪一夢|放生台灣特有種:台灣鏟頷魚

2001-10-29

平溪鄉灰窯溪,宗教放生活動與生態保育結合在一起,開啟了物種保育的新可能性。只不過,對於苦花復育的滿心期盼,卻在納莉颱風過後,付諸流水。

歸途 歸土 龜山島|有待完善的生態觀光

2001-09-10

龜山島的開放,標榜是生態旅遊。檢視龜山島開放一年,仍可看見其規畫不週詳的地方。本集前段將記錄原龜山島住民尋根及抬媽祖活動;中段將藉由登401高地,講解龜山島的林相及前人墾荒遺跡。後段則著重在目前一般生態旅遊解說員(導遊)的不專業,或是在解說的過程中太過於民俗化。主辦者(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有責任,遊客也有責任去瞭解生態旅遊的涵意與意義,遊客若能先試著去瞭解龜山島的歷史文化,則在旅遊時,將對當地的自然景觀有更深切的認識。

【桃芝颱風】大雨來了|風災下的撤離避難

2001-08-20

今年三月春雨來臨前,我們做了一種預測與關注,中部災區修修補補的道路,是否能撐過雨季摧折,而921地震後的重建工作,又是否能安然地度過雨季的考驗。結果,大地工程幸運地撐過春雨,卻沒能躲過桃芝帶來的命運,因為大雨真的來了。

【桃芝颱風】困在水中央|被土石流淹沒的村莊

2001-08-06

7月30日桃芝颱風來襲,大雨持續下了三個小時,洪水發狂似地從山上夾帶著大量土石和浮木,循著過去的老路,鋪天蓋地向下游流去,不到十分鐘,南投木屐寮變成一片汪洋,桃芝颱風讓居民逃之不及,被困在水中央....  

熱島‧台北|市中心與郊區溫差最大的城市

2001-07-16

和過去相比,台北明顯熱了許多。2001年6月29日,太平洋高壓籠罩台灣,冷氣房裡的台北人打開電視一看,發現氣溫高達37.8度,拿下全國第一。當台灣溫度偏高時,台北市氣溫可以比其他城市高三到五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