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最後泥質灘地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 陳忠峰 葉鎮中 張光宗,剪輯 陳忠峰

遠望,一片灰色大地,這裡是彰化芳苑,從海堤往潮間帶算,退潮後有兩萬公頃,是鷸鴴科鳥類賴以度冬的棲地,不過西濱公路貫通計畫將會大幅改變這裡。

今年一月,追隨候鳥的腳步,來自美國漁獵暨野生動物保護署的藍考特博士,與東海大學的研究人員,忍著寒風刺骨,進行候鳥的繫放研究。藍考特博士去年在阿拉斯加繫放了150隻黑腹濱鷸,其中有兩隻飛越太平洋,來到彰化溼地度冬,阿拉斯加的研究團隊,從1978年就開始繫放黑腹濱鷸,在全球發現的137筆資料中,台灣就有31筆,是這種鳥類最南端的度冬地,距離牠們的繁殖區有7500公里。

多年來的繫放研究,也印證了彰濱溼地的國際級地位。藍考特博士說,台灣海岸在東亞澳遷徙路線上,是關鍵地區之一,許多鳥經過台灣遷徙,這段海岸線,特別是西部台灣,對候鳥來說非常重要。

然而開發卻往往忽視溼地的重要性。彰濱有著特殊的泥質灘地,但是北彰化因為工業區的開發,棲地嚴重受損,許多鷸鴴科鳥類轉往南彰化棲息,也就是芳苑、大城一帶的溼地,但是人類腳步卻節節進逼。來自西濱公路的威脅,揮之不去。

西濱公路員林大排到西濱大橋的興建計畫,原本在民國85年通過審查,但是當年別區路段有更迫切的交通需求,經費挪往他處,暫緩興建,所以現在的西濱公路,到了員林大排就得轉接台17線,行車上有所不便,但是近年來中部成立了多個濱海工業區,交通需求倍增,因此在公路總局的全台路網規劃中,貫通台六十一線,成了當務之急。

公路總局西濱公路中區工程處處長陳進發表示,興建完工的整體效益,是跟國道一號國道三號作為互補的替代道路,也可以分擔台17線高達21%的車流,如果不興建,到了民國120年,台17線的道路容量會達到飽和。這段道路計畫總長度將近30公里,經費高達300億,將會設置五個交流道,為沿海的幾個工業區,包括台中港碼頭、彰濱工業區、麥寮工業區等帶來便利。

不過路線規劃沿著海堤,讓環保人士非常擔心,因為這裡除了濱鷸,還有許多其他候鳥棲息。蔡嘉揚博士長期在這裡研究大杓鷸,十年前彰濱曾經有出現過3000隻的紀錄,但是近年來牠們的數量急遽下降,現在在台灣度冬的不到1000隻。目前芳苑溼地是全台灣大杓鷸數量最多的地方,不過西濱道路採取高架道路的形式,將會深深影響鳥類的生活。

彰化環盟的蔡嘉揚博士說,即使路蓋在海堤,沒有侵占到候鳥的棲息地,但是會截斷候鳥飛進內陸休息的路徑,會影響到牠們能量的獲得,讓生活機能變得不健全。

這個風頭水尾的地方,除了是候鳥的棲息區,也連結著當地的漁村文化,在台灣許多漁村走向黃昏之際,土生土長的鄉民代表洪新育,有個夢想,要利用王功地區獨特的產業背景,打造西海岸唯一的漁村文化園區。但是西濱公路卻阻隔了漁村與大海的連結。

二年前,本段道路計畫開始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蔡博士就提出路線變更,改走內陸線的想法,每一次的地方說明會,他都把握機會與居民溝通,爭取認同。可惜,蔡博士與居民之間,對生態價值始終難以達成共識,他只好把一部分的希望,寄託在小朋友身上,種下守護家鄉的種子。

帶著王功國小的小朋友,來到海濱潮間帶,發給小朋友小鏟子,讓他們動手挖掘,找出住在這裡的生物,用最近距離的接觸,讓孩子直接體會完整生態系的珍貴。

活動結束,泥灘恢復寧靜,但是芳苑溼地的未來,還是不安寧,台61線員林大排到西濱大橋的興建計畫,在2008年10月8日,有條件通過環評。

遵守環評決議,中工處研擬出詳細的因應對策,希望降低噪音、動態視覺、光害對候鳥棲息的影響,針對經過芳苑溼地、201K到208K的爭議路段,也做出會進行路線變更可行性的評估。

根據環評附帶的結論之一,將由環保署授權彰化縣政府成立環評監督小組,要求中工處落實各項生態保護措施。長期爭取的結果不如預期,面對現況,蔡博士難掩失落。他與環保團體將加入這個監督機制,持續努力。

倦鳥歸巢,日幕西垂,當海濱築起高架道路,這樣的景象會有什麼改變?從茄萣到芳苑,生態始終被放在經濟利益之後,道路開闢,棲地破碎,是台灣許多溼地的共同傷痛,也許人們可以享受到交通的便利,卻不知已經失去更重要的東西。

鳥重要還是人重要?在西濱公路每次的說明會上,總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認為環保團體是阻礙地方發展的絆腳石。然而環保團體反對的,是不當的開發,守護的是環境永續,可惜這樣的信念,總是淹沒在居民爭取經濟發展的喧鬧呼吼中。

集數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