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開發」相關報導
惡地之村馬頭山|集眾人之力護家園
2020年6月21日星期天,正值盛夏,太陽早早就爬上山頭。位於高雄市台28線旁的馬頭山腳下,出現了一群婆婆媽媽,他們有人炒料、有人包餡,所有人忙得不亦樂乎!大家要共同完成的,是在地的傳統美食草仔粿。草仔粿的餡料由竹筍、絞肉、花生粉、紅蔥頭,和芹菜混合拌炒,就像一個社區由許多不同的人組合而成,各有專長又合作無間。
搶救名人故居|留下社會共同的歷史記憶
歷史名人故居,作為對於歷史人物的尊崇,也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各國都會進行保護工作。在台灣,二二八事件中犧牲的湯德章律師故居,還有被奉為寶島歌王黃三元的家族老屋,都面臨開發拆除的危機。為了保護社會共同的歷史記憶,民間發起搶救行動。
變動社子島|禁建50年後的開發難題
台北社子島因為易淹水,被劃為洪氾區而禁建。五十年過去,解禁的機會接近,只要達到兩百年防洪標準,社子島就可以開發,台北市政府決定用區段徵收的方式,居民為何不願意接受?
國土計畫大搶地|農地面積嚴重減少
國土計畫進入地方審議階段,在各縣市規劃下,不斷擴張城鄉發展用地,工業開發土地,嚴重減少農地面積。原本希望能重整國土秩序,卻被縣市視為最後土地劃分機會,形成一波搶地大作戰。
藻礁受難記|中油工作船刮傷礁體
在桃園沿海,長達27公里的藻礁海岸,特殊的礁體,是以十年生長一公分的速度,慢慢堆疊起來的。每年春天藻礁會變紅,這是擁有造礁能力的殼狀珊瑚藻,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鄰近大潭電廠,被稱為大潭藻礁的這段海岸,在最美麗的時節,一場意外造成了無法回復的傷害。
游牧農族:找尋良田的農夫們
李浚源,外號「鳳梨源」,務農年資11年,身為農夫,他很驕傲;林曉佑,下定決心要成為專業農民,他善待土地細心貼心、不疾不徐。可是,這兩個青年農夫很無奈,因為想跟大自然談戀愛的他們,卻總是找不到一片可以永遠收留他們的土地。
山貓森林的里山夢|集資買下山林守護自然棲地
山中的小屋,舉辦著小小股東會,每個人領到土地權狀,成為山林的主人。他們不是要買地開發,而是透過群體力量,以環境信託的方式,保護自然,打造山貓森林的里山夢。
開始,與樹共好|讓老樹重拾健康的樹木健檢
它們佇立在校園裡,默默地庇蔭著師生,默默地目送孩童長大。然而在許多時候,因為人們的不當對待,導致許多老樹邁向衰弱死亡。桃園有一個國小,為了讓老樹重拾健康,開始一項史無前例的計畫…
瓜分金城公園?|萬大線搶綠地
2019年,新北市政府提出都更三箭,串聯公共交通網,實施“捷運蓋到哪、都更做到哪”的策略,位在土城區的金城公園,首當其衝。金城公園是當地僅存的綠地,居民擔憂將失去它,按照目前的規劃,失去的,只有一座公園嗎?
墓光之城~上篇|台灣最早的墓葬群
在草比人高的山坡上,有一群人,往南山公墓的深處挺進,這群人裡,有文史研究人員,有關心台南在地文化的市民,還有從德國來研究移民史的教授,他們籌組公民社團「地上台南」,幾乎每週都來拍照調查。 2018年1月,台南市政府在南山公墓辦理遷葬,要求所有人或家屬,七個月內自主遷葬,之後可以申請補償,如果期限到了沒有遷,市政府會代為處理,依規定不得異議。 一般人走到墓仔埔,難免心裡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