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開發」相關報導
彰化蚵仔出代誌|蚵農疑離岸風機加速惡化養殖環境
6月16號在彰化縣芳苑鄉的漢寶村,由縣府農業處主辦的會議上,蚵農直言,「王功的蚵,60%以上,都是從南部過來的。」為什麼蚵農公開這個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蚵仔減產?
微棲地補破網|為受傷土地縫合傷痕
綠野山坡的開墾、埤塘生態的消失、鹽田濕地的破壞,台灣許多國土面臨開發,危害生物棲地。不同的環保團體,在開發土地上推動微棲地修復,進行生態補破網的工作,希望能減少傷害,創造新生機。
【島在現場_圖輯】航_空城|淨空中的城
來到桃園市大園區竹圍里,風很大。這裡是桃園航空城計畫徵收的優先搬遷地區之一,空蕩的街道,寫著「封」字的噴漆、釘上木板的門窗,正宣告著這地區即將走入歷史。 藝術工作者林彥翔,也是附近居民,帶著相機前來紀錄,他表示想要讓別人知道航空城拆遷正在發生,透過鏡頭即時傳遞出去,希望有系統的建立影像資料。他感嘆地說,五年過後,也許這些東西就都消失了,雖然2024年才要施工,3月起,就陸續有居民自主拆遷,...
【島在現場】臺南市七股區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意見徵詢會|2022.6.1
政府為了達到太陽光電20GW的目標,農漁業光電共生也成為推動重點,但在設址的過程,經常聽到能源發展與養殖漁民的生計、候鳥生態等衝突傳出,台南七股就是其中案例。 為化解彼此爭議,能源局委託工研院執行的「臺南市七股區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意見徵詢會」,要來收集民眾意見,今天(6/1)下午在七股區中寮社區活動中心舉行。不少當地漁民,以及關心能源轉型的團體都出席表達。 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
綠能產業園區的移樹爭議|鄰近有機牧場的擔憂
台南市仁德區港墘農場,種著三萬棵樹木,因為產業園區開發,面臨破壞危機。一群人分工合作進行搶救,希望社會看見樹林的生態,以及對於城市的價值。
礦業改革何時才能起步|礦下的生存和選擇(下)
除了亞泥,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台泥礦場附近的吾谷子部落(Gukut)、克尼布部落(Knlibu),也在3月中旬召開諮商同意投票,通過和平、寶來、合盛原、金昌四個石礦的採礦案。和平村多數居民的工作和礦場有關,是台泥能獲得壓倒性同意的主因。
太魯閣族人與亞泥新城山礦場|礦下的生存和選擇(上)
全台灣140個礦場中,有88個是位在原住民族的土地上,而花蓮太魯閣傳統領域,是礦場最密集的區域。位在太魯閣閣口的亞泥新城山礦場,因為距離部落最接近,受外界關注的程度也最高。
礦業法及亞泥爭議大事紀
為了保護國內水泥產業,政府不敢輕易撤銷業者礦權,不合時宜的礦業法,終於在2017年送進立法院審議,雖然部分條文仍有待討論,但也算是開啟礦業改革的第一步,然而五年過去了,這屆會期任期又將結束,一天拖過一天,礦下居民的期盼幾時能成真,不論是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還是水泥產業本身的轉型,亞泥案都是重要的指標,挑戰著執政者的高度與決心…
【圖卡故事】四張圖卡認識苗栗坤輿案爭議
苗栗造橋龍昇村務農為生,生產多樣蔬果,有著豐富的淺山生態。是全國30個里山社區之一。2001年坤輿公司申請設置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當地居民擔心污染水源,組成自救會反對,並在掩埋場外搭建帳篷進行長期抗爭,從2021年1月4日至今已將近400天。監察院也就此案進行調查,認為有許多不妥之處,監察院認為環保署應該主動釐清本案爭議以及新舊法適用的問題。究竟這是怎麼回事?透過四張圖卡,...
濱溪帶不見了 大湖溪|河流、生物、濱溪帶的生態系
綿延的綠草坡、通直的河道,這是蘭陽平原大部分河流的樣貌。在宜蘭員山鄉,有一段溪流,很不一樣。水岸兩旁是層次豐富的濱溪帶,植物往水域延伸,彷彿綠色隧道。從空中看,一條美麗綠帶在蘭陽平原蜿蜒。但是2022年2月,宜蘭惜溪聯盟與台灣河溪網的成員發現,大湖溪,有一段濱溪帶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