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相關報導

田寮洋鐵橋事件簿|鐵橋改建計畫為生態轉彎

2019-05-27

台灣鐵路管理局在「宜蘭線第三雙溪及新社橋改建計畫」中,規劃興建一座脊背橋,跨越雙溪河,民間團體擔憂將衝擊田寮洋的環境,但興建工程已經發包。希望顧及水安全與鐵道安全,同時不想損傷田寮洋,如何找到兩全其美的好方案?  

當前瞻變後見|從金沙溪、大安溪到保力溪,看人對待河流的思維

2019-04-15

2017年,行政院推動前瞻計畫,希望以生態為核心,改善水域環境、維持防洪安全,這項政策,能不能兩全?實施近兩年後,又為現況,帶來什麼改變?  

藻礁微光|中油的迴避方案降低生態衝擊了嗎?

2019-03-11

有一段神奇海岸,位在桃園,深棕色的礁體,就像聚寶盆,經常拋出驚喜。冬季,是藻礁最美的時候,配合海水最低潮位的短暫時刻,才能見到它的嬌豔。然而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就選址在大潭藻礁,開發案在2018年10月通過環評。身處保育與能源的拉鋸,已經存在7600年的大潭藻礁,能否繼續發光?  

保力溪陸蟹遭劫 能否安全度關?

2019-01-22

  「如果我們無法阻止這次的工程,未來台灣的稀有陸蟹類群,將覆滅於土石之中!」 台灣島嶼生物多樣,其中恆春半島更擁有豐富的陸蟹生態,1月17日,長期研究恆春半島陸蟹的學者李政璋發現,屏東車城的保力溪,近日一處私有地有工程擾動跡象,「保力溪北岸的草澤溼地,有十多種陸蟹棲息,原本在溼地上的無數蟹洞,卻在2019年初遭到無情的土石覆蓋。」據他觀察,有能力破土而出求生機的,只有最大型的凶狠圓軸蟹,...

【穿梭島嶼20年 污染開發篇】六輕 海上石化王國

2019-01-14

1998年,一座石化王國誕生在雲林麥寮外海。六輕,是台灣第六座輕油裂解廠,也是台灣第一名的碳排放大戶。它的填海造陸規模,創下世界紀錄,也從此改變海岸的面貌。它每年創造上兆產值,也帶來未知的健康風險。煙囪下的居民,要怎麼繼續走向,與六輕為鄰的下一個二十年? 眼看家鄉變貌 養殖業者與漁民投身環境運動 冬日清晨,林進郎和一批採收蚵苗的工人,頂著寒風,乘著膠筏出海,前往雲林台西離島工業區旁的蚵田。...

【穿梭島嶼20年 討山篇】繁華若夢 | 廬山再會

2018-12-24

台灣,是個多山的島嶼。為了在山上討生活,蘋果、水梨上山,茶樹、高麗菜也跟著攻城掠地。為了在山上拚觀光,一家家溫泉旅館興建,與水爭地。為了拚水源,政府開發淺山,淹沒八色鳥棲地。人與山相爭半世紀,誰輸誰贏?該如何和解?讓我們搭乘時光機,看見山林的美麗與哀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