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相關報導

土豆鳥的保育行動│從數鳥普查到友善耕作

2022-02-21

探出頭,機靈探望四周,每年冬天,雲林農地上,總是有著一群來自遠方的小辮鴴,當地農民稱牠土豆鳥。為了保護這群遠方貴客,一群人發起普查行動,希望吸引更多人關注,改善農業環境,讓牠們安心的棲息居住。

永安護龜隊|保育瀕臨絕種的台灣原生龜

2022-02-21

如果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是你的鄰居,你願意為牠們做些什麼嗎?

【島在現場】又一隻白海豚死去|2022.1.27

2022-01-27

上週五(1/21),一隻未成年的臺灣白海豚在台南安平漁港擱淺死亡,讓人痛心不已,上午臺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以及保育學者和立委陳椒華共同召開記者會,高喊「白海豚要活命、海洋政策要夠力。」

追緝海蟾蜍│世界百大入侵外來種

2022-01-17

2021年11月初,南投縣草屯地區有人通報,在菜園中發現一種大型蟾蜍,經過鑑定發現,原來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海蟾蜍」,大家很緊張在野外會有繁殖族群,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號召志工,準備移除入侵的海蟾蜍。

大海的朋友

2021-12-20

夏尊湯因為喜歡海,在2009年離開臺北,搬到花蓮定居,成了賞鯨解說員和獨木舟教練。她的父親是一位外省老兵,常說「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從2014年開始,一頭幾乎年年洄游到訪花蓮外海的少年抹香鯨「花小香」,每每與夏尊湯相遇,除了許下對牠和大海的承諾,夏尊湯也很想讓父親知道,大海是她人生的路。

【外來種入侵】美國螯蝦移除中|繁殖力驚人危害台灣生態

2021-12-13

河面清澈寧靜,兩岸綠樹枝椏低垂,新竹市的護城河親水公園,從清朝開鑿到現在,經過市政府工程改造,近年逐漸成為市民遊憩放鬆的城間綠地。然而,這條水道經常面臨放生問題,除了陽光下聚集成群的小魚,今年護城河裡還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俗稱美國螯蝦的克氏原螯蝦。

養牠的知情權|寵物貓狗從哪來?

2021-11-15

在新北市板橋區戴瑋姍議員服務處,2020年5月到2021年9月,接到超過一百件民眾陳情案,都是因為購買幼犬,回到家幾天之內就發病或死亡的案例。

【島在現場】遇見百大入侵種_海蟾蜍|2021.11.14

2021-11-14

近日在南投草屯發現百大外來入侵種海蟾蜍的蹤跡,為了搶在族群尚未擴散前做有效控制,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和特生中心展開行動,希望早日把海蟾蜍野外族群移除完畢。 海蟾蜍從哪來?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系楊懿如老師表示,來自中南美洲的海蟾蜍,最早是1930年代各國為了防治吃甘蔗害蟲所引進,所以又叫蔗蟾。但沒想到後續卻發現,海蟾蜍的毒性大,捕食牠的生物,往往被牠的毒性所毒死,最有名的案例就是澳洲,...

不只水雉回家|美濃湖溼地復育二三事

2021-11-01

平靜的水面上,一條小蛇慢慢游過,一群高蹺鴴低空飛行,這裡是美濃湖,面積21公頃,是高雄市第二大人工湖。跟著黃淑玫的腳步走向美濃湖,可以看到土堤上的黃頭鷺正在晾翅,遠方也有高蹺鴴在覓食。「我們最近發現高蹺鴴在挖洞,也有交尾,好像要留美了!留美濃了!」黃淑玫以興奮的口氣說。

台北赤蛙尋家記|從瀕臨絕種到成功復育

2021-10-25

秋天微涼的夜晚裡,池塘不再像夏天那樣熱鬧,研究人員照慣例穿上青蛙裝,在水池裡來回探照,為的是要找到台北赤蛙的蹤跡。

與大杓鷸的旅程

2021-10-16

近四十年來,每年來臺灣度冬的候鳥大杓鷸,從早期超過3000隻,到迄今僅剩600多隻。 鳥類學家蔡嘉陽觀察大杓鷸超過三十年,他追尋大杓鷸跨海數千公里的遷徙路線,想要找出牠們為何逐年消失的原因。鳥無國界,人無侷限,這一路與大杓鷸的旅程,只為生態環境能永續發展。

牠的痛 你不知道|我們從圈養動物身上得到什麼?

2021-10-04

吃吃喝喝,然後玩玩,看看動物,這是台灣許多休閒農場行之多年的經營模式,也很受民眾歡迎。但這是親近動物、認識動物的好方法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