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相關報導

2021年發現首例黃喉貂感染狂犬病

2021-07-01

近年來常在中海拔山區林道可見的黃喉貂,2021年6月30日防檢局接獲家畜衛生試驗所通報,出現首例黃喉貂確診狂犬病病例。6月11日台東林區管理處在錦屏林道發現一隻虛弱且疑似有神經症狀的野生黃喉貂,經送醫治療仍傷重不治,家畜衛生試驗所確診,發現感染狂犬病。 從防檢局2013年到五月底的病例統計,可看出狂犬病主要發生在鼬獾身上(高達856例)、遭鼬獾咬傷的幼犬(1例)、白鼻心(9例)以及錢鼠(1例...

何處是魚家|如何杜絕商業採捕壓力?

2021-06-21

台灣大大小小的溪流,孕育了豐富的淡水魚生態,在原生魚類中,有將近五分之一是特有種,但部分色彩鮮豔或稀有的種類,卻因為觀賞價值而遭受商業採集壓力,有哪些方法可以保護牠們呢?  

【淡水原生魚種】逆流而上|圓吻鯝魚的生存機制

2021-06-21

新冠疫情,打破了人類世界的運轉,許多活動被迫暫停,但是大自然的律動依舊如常,在宜蘭的龍潭湖,一種魚正在群聚,準備逆流而上,迎向牠們一生中極為重要的時刻.

護鳥行動|找出尊重生態的拍鳥秩序

2021-06-21

賞鳥、拍鳥,是親近生態的活動,但是長期以來,部分人士誘拍、圍拍的亂象,引發保育問題。民間組織與政府合力,透過增建設施,強力執法,展開護鳥行動。  

獸害變奏曲|人與獸能否相安?

2021-06-07

山區獸害問題不斷,為了防止動物侵害,人類進行防範。但是不當設置陷阱,時常發生誤捕事件,引發社會關心。於是在失去管控的問題下,山區響起獸害防治的變奏曲。

「旱嚴」!台灣白魚找水喝│人類和魚蝦患難與共

2021-05-31

台灣中南部,碰上56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新竹頭前溪、台中大安溪、大甲溪,到雲林濁水溪等河川,陸續有河段發生斷流情形。 台語有句俗話「先顧腹肚,才顧佛祖。」當缺水非常嚴重時,似乎難以將河川生態保育,放在第一位、民生用水放在第二位。但如果真有一天,水被取用到一滴不剩時,該怎麼搶救魚種呢?

牧場防疫大作戰|全員戒備中

2021-05-03

2021年4月16日一大早,大批防疫人員在新北林口養牛場集結,進行周邊環境消毒,準備為牛隻施打疫苗,如臨大敵的氛圍,全是因為前一天,本島首次出現牛結節疹確診案例。

親愛的蟲房客|家中最親密的陌生室友

2021-04-19

你家也有蟲蟲嗎?因此感到困擾嗎?不少人會因為家裡出現蟲蟲,感到恐懼和憂慮,甚至影響生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副研究員詹美鈴說,「當你了解牠,才有辦法防治牠,用家裡的蟲來健檢你的家。」詹美鈴的研究團隊,運用公民科學家的概念,邀請民眾採集自己家的昆蟲樣本,並提供相關資訊,他們架設網站,建構完整的資料庫,教大家認識最親密的陌生室友們。  

異形又來了│台灣河川生態陷危機

2021-04-12

台中霧峰地區疑似有新興異形魚入侵,漁業署委請清華大學曾晴賢教授團隊,前往勘查。研究助理張瑞宗表示:「我們要來知道野外環境中,外來種與原生種的比例,確認入侵狀況。」目前確認在霧峰的阿罩霧水圳中,有大鬍子異形魚的入侵現象,團隊分別在水圳的上中下游段進行調查,在一百公尺的河段中,捕捉到的魚類,有一半是外來入侵者:大鬍子異形魚。  

傷鳥的守護者|幫助落難鳥兒重回天空懷抱

2021-03-08

看得見鳥類的美麗,卻看不見鳥類的傷病。在台灣各地,有著不同的鳥類救援組織,透過相互合作,成為鳥類的守護者。  

擱淺藍鯨啟示錄

2021-02-22

藍鯨,是地球現存最大的動物,成熟體長約22至33公尺。1930年,日治時期左右,屏東南灣捕鯨基地曾有一筆藍鯨捕獲紀錄,透過歷史照片,也可以見證當時鵝鑾鼻神社的鳥居,是藍鯨下額骨和肩胛骨所搭建,可惜毀於二戰末期。此後,臺灣對於藍鯨的一切,就只塵封在歷史裡。

草山牛之死|陽明山野化水牛帶來哪些省思?

2021-02-08

2020年12月8日,一隻小牛倒臥在擎天崗的牛棚外,牠前一天傍晚被研究人員發現時,就已經失去呼吸心跳。這是2020年,在陽明山發生的第16起水牛死亡事件,面對牛隻接連死亡卻原因不明,動保單位封鎖現場,並將遺體解剖採驗,希望釐清死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