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種入侵】美國螯蝦移除中|繁殖力驚人危害台灣生態

採訪報導

河面清澈寧靜,兩岸綠樹枝椏低垂,新竹市的護城河親水公園,從清朝開鑿到現在,經過市政府工程改造,近年逐漸成為市民遊憩放鬆的城間綠地。然而,這條水道經常面臨放生問題,除了陽光下聚集成群的小魚,今年護城河裡還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俗稱美國螯蝦的克氏原螯蝦。

新竹市政府城市行銷處副處長林正光表示,市政府大概在今年九月下旬,發現護城河內出現美國螯蝦的蹤跡,有時還會有居民去誘捕。「美國螯蝦以前沒有出現過。」林正光推測,護城河裡的美國螯蝦,很可能來自民眾棄養。

新竹護城河出現美國螯蝦

自從美國螯蝦出現後,數量迅速增加,為了盡快控制族群量,十月起,新竹市政府啟動誘捕計畫,初期使用魚網人工捕捉,短短五天就移除了三千隻。直到現在,光是站在護城河岸邊,都還能清楚看到河裡的石頭縫,不時有零星美國螯蝦爬上爬下。

繁殖力強  適應力強 美國螯蝦在野外存活有優勢

為什麼美國螯蝦的出現,讓新竹市政府如臨大敵?因為牠不但不是台灣原有物種,更是肆虐國內數十年的外來入侵種。清華大學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研究助理張瑞宗指出,美國螯蝦繁殖力強,而且母蝦還存在護幼行為,使得此物種在野外的適應力跟存活率都具有優勢。從基隆到台中、嘉義到屏東、宜蘭、花蓮等縣市,都有美國螯蝦的活動足跡。

美國螯蝦早已被證實會危害生態環境,包括攻擊國內原生的淡水魚蝦、青蛙、蝌蚪等生物,甚至是在田埂打洞導致田間水分流失、進而影響農作物減產,類似危害遍及各國,中國、日本、西班牙、義大利等都有過紀錄,多年前就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農委會漁業署養殖漁業組副組長陳文深說明,一般而言,若要輸入外來物種活體,都需要先遞交申請,由該生物類別的主管機關進行審查,如漁業署便是負責淡水生物部分;若是首次輸入的物種,審查時就會成立首次輸入小組,邀集專家學者共同評估該外來物種的潛在威脅性,審查通過後才會同意輸入。

美國螯蝦怎麼進來台灣的

過去,美國螯蝦雖然沒有列在我國禁止輸入的物種名單上,但陳文深也強調,農委會從來不曾同意輸入美國螯蝦,當然更不允許養殖。那麼美國螯蝦到底是怎麼進來台灣的?目前學界普遍認為,美國螯蝦大約是在1980年前、也就是《野生動物保育法》立法以前,就因食用或觀賞價值被業者自行引入,後來因養殖疏失或人為棄養,導致逸出到野外,演變至此。

想要移除像美國螯蝦這樣擴散面積廣大的外來物種,實在不容易,更不要說全台各地垂釣螯蝦的行為時有所聞,如果捕撈者又放生到其他水域,便可能造成另一樁生態浩劫。而且除了美國螯蝦以外,國內還有另外兩大外來種螯蝦,正在入侵本土環境,分別是大理石紋螯蝦和澳洲淡水小龍蝦,都值得警惕。

陳文深補充,今年起,漁業署已函送包含74個水生物種的「具高入侵風險應予以禁止輸入外來種名單」給國貿局,待國貿局公告後,未來違法輸入名單物種者,將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處新台幣20萬到100萬元不等的罰鍰,包含美國螯蝦與大理石紋螯蝦,都名列其中。

長久以來,包含美國螯蝦在內的許多外來物種,因為各種人類行為而逃到野外、威脅生態,這些問題都在在突顯,源頭管制的重要性。張瑞宗提到,政府應該負起把關責任,不適合引入的物種就不該被引入,倘若真的被引渡到台灣還逸出野外,則必須密切監測,擴散以前就要積極防堵,一旦擴散才要防堵,便來不及了。

地點
集數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