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相關報導
風電光電的困局|綠能開發問題在哪?
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發電,規劃2026年達到能源占比20%,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25年要完成20GW的目標,於是民間業者大力興建光電、風電等綠能設施,成為市場規模高達兆元的產業。但是在高度擴張,大量開發土地下,影響生態、農業,產生許多問題。
澎湖老魚灶的新風貌|燒陶創造藝術新價值
澎湖過去有許多魚灶,烹煮魚類利於保存。隨著歷史過往,魚灶漸漸沒落,甚至不斷崩壞消失。兩位藝術家在澎湖,運用魚灶燒陶,創作陶藝作品,開創魚灶的再利用。
四接是什麼?協和電廠更新改建、四接填海方案變遷及爭議
台電計畫將原定除役的基隆協和燃油發電廠,更新改建為燃氣發電廠,為了接收氣源,在鄰近電廠的外木山海域,填海造陸設置第四天然氣接收站,也就是俗稱的四接,這項計畫對當地海洋生態、港埠安全、航運以及環評程序等,引發哪些爭議...
《漁電大浪來襲》之二|漁與電如何共生?
光電和養殖疊加在同一塊土地上,希望能共生共榮,但如何共生是個問題。為尋求共生,政府部門建立了試驗基地,漁民也主動出擊,要求業者建立符合養殖需求的案場。有好的規劃,漁電才能共生,但好的案例又在哪裡?
《漁電大浪來襲》之一|養殖的變局
政府近年推動漁電共生,目前已經完工併聯的案場大約1GW,占養殖用地一千多公頃,而2025年漁電共生的目標是4.4GW,相當於四到五千公頃的養殖用地,對養殖產業與沿海生態環境造成衝擊。
【日本核廢水10個疑問!】吃到氚會怎樣?福島電廠排放到海的有什麼物質呢?|feat.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廖英凱|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2023年8月24日,日本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總量為134萬噸,預計排放30年。排放的核廢水中,有什麼有害放射物質?
就是愛石滬!尋找與海共生的約定|feat.離島出走 創辦人 楊馥慈|我們的島Podcast
不少人來到澎湖,對雙心石滬一定不陌生,出名的七美雙心石滬,更是拍照打卡的網美景點,但不只是七美島,其實整個澎湖地區的海邊,都可以看到石滬。
澎湖的季節限定|青海菜的日常滋味
海菜,是澎湖人的餐桌上,常出現的一道料理,也是海岸的在地風景,當礁岩的紫菜陸續退場,潮間帶染上了青綠,這時才是青海菜的主場,如果說採收野生紫菜是一場熱鬧盛宴,那麼青海菜,就是澎湖人的日常,一種隨著潮水漲退在生活的海島風味。
澎湖的季節限定|手採紫菜的盛宴
你喜歡喝紫菜湯嗎?打上蛋花、放點蔥花,再加上兩顆貢丸,一碗美味的紫菜湯,就可以上桌,這一道簡單的常民料理,是海洋的產物,有著人與海的故事,品嚐一口紫菜湯,也可以體會到海洋文化、生態及氣候變遷的滋味。
澎湖人與大海的水之道|石滬、抱墩的傳統漁法|阿聰現煮時 島的行動客廳 4K版 EP.12
許多人去澎湖都聽過石滬,甚至會在雙心石滬合影留念。但澎湖人還有一項傳統漁法:『抱墩』你聽過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