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漁業」相關報導
文蛤荒與慌|大量文蛤死亡反映什麼環境危機?
你是否發現,今年的文蛤價格漲翻天,過去一斤六、七十元的文蛤,現在漲到一斤一百元以上,就連產地的市場價格,也是以前的兩倍左右。從彰化到雲林,大量暴斃,養殖戶一片哀號。這場文蛤浩劫,背後反映著什麼樣的環境危機?
重返魚湧之海 鯖魚找生路
黑潮為台灣東部帶來豐富漁業資源,南方澳獨特的天然地形,讓這裡成為鯖魚的故鄉。發展近百年的鯖魚產業,讓漁民得以溫飽,讓消費者能享用便宜又營養的魚。當鯖魚開始發出生存警訊,該怎麼幫牠們找生路?
重返魚湧之海 |石垣島的挑戰
距離台灣只有270公里的石垣島,是日本沖繩縣,最靠近台灣的島嶼之一。溫暖的黑潮終年圍繞,滋養著壯麗珊瑚礁群,帶來魚群,也為小島帶來大批觀光人潮。不過,島上的自然美景,卻正在悄悄改變。賴以維生的海洋資源,漸漸消失,石垣島民該如何改變這樣的困境?
尋找「膽」蹤|許馬糞海膽一個未來
來澎湖,你會玩什麼?搭船到大大小小的島嶼、嘗試各種水上運動、去潮間帶踏浪、浮潛看生態、跟獨特地景拍張照、飢腸轆轆時吃個當地美食,這是許多人的澎湖玩樂方式。而在口腹之慾、海洋保育之間,如何求取平衡?
【海鮮文化】澎湖 冬日土魠:永續漁業如何走?
每年入秋之際,海水溫度下降,洄游性的土魠魚群,隨著洋流南下來到台灣海峽,持續到隔年春天,天氣回暖,才又往北洄游。對許多澎湖漁民來說,土魠是一年收入的主要來源,運氣好還可以獲得大海賜予的新年大紅包…
餐桌上的海洋|怎麼吃魚才永續
每年除夕圍爐,魚是少不了的菜餚。但是你知道嗎?台灣沿近海的魚種,三十年來只剩下四分之一,當漁業資源萎縮、海洋生態瀕臨崩解,如何期待餐桌上能年年有魚?該怎麼吃,才能給海洋留下一條生路?
蚵仔去哪裡?|台西蚵苗養殖難題
月亮還高高掛在空中,清晨不到五點,住在雲林縣台西鄉的林進郎,已經準備出門去採蚵苗。不過去年沒有颱風,雨下的少,蚵仔繁殖狀況並不理想。「你看,這邊的苗就不好啊,沒有幾顆。照理講要三、四十顆,現在差不多十來顆吧。」
消失的鰻魚|近四十年數量減少95%
鰻魚,是種神秘而特殊的野生動物,當牠來到你的餐桌前,曾經漂流了三千公里的旅程,因為討海人的竭力捕撈、養殖場的培育,最後才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近四十年來,鰻魚的數量減少了95%,在我們還來不及揭開牠的神秘面紗前,是否就將面對鰻魚消失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