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相關報導
氣候懸崖上的台灣|極端降雨考驗現有防洪設計
2015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首次衝破400ppm,是工業革命前的1.4倍,也極可能是地球八十萬年來最高紀錄。人類成為一股強大新興勢力,用數百億公噸的溫室氣體,為地球加熱。地球發燒了,有些地方緩慢、有些地方劇烈,最明顯的證據,是極地的冰… 過去二十年,格陵蘭的冰每年以2,750億噸的速率消退,海洋變暖所吸收的熱量,占地球氣候系統熱能儲量的90%以上。冰融化了,海溫暖了,暖水帶來不同的魚,...
蚵仔去哪裡?|台西蚵苗養殖難題
月亮還高高掛在空中,清晨不到五點,住在雲林縣台西鄉的林進郎,已經準備出門去採蚵苗。不過去年沒有颱風,雨下的少,蚵仔繁殖狀況並不理想。「你看,這邊的苗就不好啊,沒有幾顆。照理講要三、四十顆,現在差不多十來顆吧。」
消失的鰻魚|近四十年數量減少95%
鰻魚,是種神秘而特殊的野生動物,當牠來到你的餐桌前,曾經漂流了三千公里的旅程,因為討海人的竭力捕撈、養殖場的培育,最後才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近四十年來,鰻魚的數量減少了95%,在我們還來不及揭開牠的神秘面紗前,是否就將面對鰻魚消失的危機?
搶救沙洲大作戰|漂移的國土
沙洲是國土的第一道屏障,沙洲內的水域在颱風來襲時,避免海外強風大浪直接侵襲內陸,今年的柯羅莎颱風把雲嘉外海的蚵棚一掃而光,但七股潟湖內的蚵卻安然無恙,就是因為有沙洲的保護。從地理環境的變遷,台灣西南沿海是堆積海岸,海岸線不斷向外推移,但現在卻變成侵蝕海岸,沙洲缺乏沙源補充,而逐漸消失,在搶救沙洲的行動背後,又突顯出國土管理的哪些問題?
海田|跟大海討生活的近海養殖漁民
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氣象局發布低溫特報,當大多數人還躲在溫暖的被窩,蚵農卻是頂著寒風準備出海。幽暗的清晨,站在岸邊往北看,是燈火通明的台塑六輕,海岸是各方勢力覬覦的土地,台塑大鋼廠與中油八輕同時看上台西海岸,台西是傳統產業與重工業衝突的一級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