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相關報導

白海豚啟示錄

2019-07-28

中華白海豚,常於媽祖誕辰前後,現身台灣沿海,因此被稱為「媽祖魚」。 牠們的總數不到七十隻,而且正持續減少中,瀕臨滅絕。 台灣的黃祥麟博士,不僅發現白海豚的困境,同時也發現東亞地區的海洋資源,正逐漸枯竭。 《白海豚啟示錄》真實紀錄白海豚在人類開發下所面臨的困境與危機,以及來自台灣、香港、泰國、廈門和廣西的科學家,如何用專業所學與最新科技,共同齊心為白海豚尋求出路… 泰國賞白海豚旅遊 廈門...

深海裡會有什麼?

2019-07-20

深海,是什麼樣的世界呢?黑暗無光、有熱液噴泉及巨大的生物?未知,總帶給人們無限的想像,一直以來科學家克服種種挑戰,亟欲解密。

助虎歸山|讓石虎在野外安心生活

2019-07-15

「對比以前較少開發的環境,現在石虎的棲地,可能是從前的5%到10%」這是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博仁多年調查的結論。棲地喪失,是石虎最大的危機。目前台灣的石虎僅剩數百隻,每年因為路殺或偷吃雞而喪命的,就有數十隻。在雲豹絕跡之後,姜博仁希望能先止血,「先解決死亡率,讓石虎活下來,就有機會繁衍下一代…」

雉於何地?|哪裡是水雉的棲身處

2019-07-08

2019年6月底,才早上八點,氣溫已經逼近30度,一群人在高雄美濃湖畔,邊走邊看邊聊天。這是美濃愛鄉協進會黃蝶祭系列,其中一場認識水雉的導覽活動,解說老師是劉孝伸與黃淑玫這對夫妻檔。 劉孝伸表示,美濃湖東北方一片濕地,地勢很低漥,沒辦法種農作物,地主一直擱著沒處理,後來他發現,在附近野蓮田度冬的水雉,如果受到驚嚇,就會飛到濕地避險。跟老婆商量後,2017年1月,剛從教職退休的劉孝伸,自掏腰包租地...

肥水落田|豬牛糞尿回灌農田再利用

2019-07-08

各式各樣的畜產品,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畜產品的生產現場,牧場動物每天的大小便,散發異味,卻讓人退避三舍。豬牛糞尿,如何轉化為資源,重新回歸農田?畜牧產業能不能擺脫污染環境的形象,走向循環農業的下一哩路?

林下生雞|保存台灣土雞種原

2019-06-24

在台灣各地,曾經有著各式各樣的特色土雞,牠們在山林間、農家後院,自在生活著。畜牧生產的現代化洪流,卻讓多樣化的土雞品種,漸漸消失。當一群三十多年來,持續保種在學術單位中的土雞,走進人口外移、林地流失的原鄉部落,會創造出什麼樣的契機?

空襲警報:秋行軍蟲 來襲!

2019-06-17

頭頂倒Y字型的頭縫線、每個體節包含四個黑點,並呈梯形分布,牠是目前被通緝的田間害蟲「秋行軍蟲」。飛行能力很強,加上氣流輔助,一個晚上可遷移一百到三百公里不等,換算下來,也就是十幾個小時內,就可以達到數百公里的傳播距離。 秋行軍蟲怎麼來台灣的? 早期秋行軍蟲只在美洲移動,2016年以後首度入侵非洲,之後逐步蔓延,先遷移到印度,又沿著中南半島,2019年初入侵中國。短短六個多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