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相關報導
幫浪浪找工作|流浪犬變身工作犬
妞妞原本是一隻流浪犬,在被台南市溪美派出所認養後,成為工作犬,協助勤務,同時成為員警的好朋友。台灣流浪動物問題嚴重,全面推動零安樂政策後,收容所多數爆滿。於是,透過職業訓練,媒合適當的工作環境,擴大認養範圍,幫助流浪動物找到新的家園。
讓鴨展翅|提供鴨媽媽快樂的下蛋環境
養鴨產業在台灣,有著數百年歷史,河床地、水田間,曾經都可以見到養鴨人家的身影。從農家副業,走向專業生產,鴨蛋生產者面對禽流感的威脅,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以及消費者對動物福利的追求,他們要如何給鴨子媽媽,更快樂的生活環境?
離岸奏鳴曲|水下噪音的影響
從苗栗縣的龍鳳漁港眺向外海,可以看見一座座離岸風機。這裡是海洋竹南風力發電場Formosa I,開發計畫由海洋風電公司主持,旗下最大股東為丹麥的沃旭能源,此外還包含日本的JERA,以及本土企業上緯等。
草山牛蹤:擎天崗水牛群
隔著欄杆,抬頭張望,來到陽明山擎天崗大草原的遊客,最期待的就是看見牛兒現蹤。這裡的牛來自何方?有人放牧,或者是野生動物?牠們在山間生活的蹤跡,正一一解開。
六畜安魂曲|死雞死鴨何處去?
六畜興旺,是畜牧業者最大的心願,但在經濟動物成長過程中,疾病、惡劣天候等考驗,都可能讓牠們失去性命。這些斃死禽畜如果沒有妥善清理,可能成為下一場疫病的溫床。
乳牛的信號|為牛隻打造舒適的居住環境
位處亞熱帶與熱帶的交界處,台灣酪農創造出傲人的成績。每頭乳牛的單位泌乳量,和許多酪農大國相比,毫不遜色。而市面上的乳品,琳瑯滿目,有人標榜食安,也有人強調風味。這些標籤背後,乳牛媽媽的日常生活,又是什麼模樣?
我們的猴厝邊-觀光篇|不餵食野生動物
台中市和平區的武陵農場,遊客除了為盛開的櫻花著迷,獼猴們的一舉一動,更讓大家驚喜。花朵、嫩葉、果實,都是台灣獼猴喜歡的食物,牠們正吃得津津有味,享受著大自然提供的美食。不過聰明的獼猴也已經學習到,一旦人們來了,代表食物也出現了,於是只要有得吃,獼猴就往那裡去。 獼猴搶食 導致人猴衝突事件頻傳 台東縣東河鄉的登仙橋遊憩區,目前成為近距離觀察台灣獼猴的熱門景點,遊客因為好奇,想親近獼猴,...
我們的猴厝邊-農業篇|獼猴闖果園偷吃讓農民心累
走進屏東縣春日鄉的芒果園,映入眼簾的,是散落一地的果實與紙套。李金德兩年前退伍後,接手家中的芒果園,邊種邊學,怎麼也沒料想到,會遇上「猴害」這個大難題。
為猛禽搭架|讓牠們能有停棲的地方
一片位在台中霧峰五福社區的香米田,乍看之下與一般稻田沒什麼不同,仔細一看,會發現田間多出幾根高聳的竹竿,上頭有著兩個倒三角形的造型,底部則以兩條拉直的棉繩,支撐固定,初次來訪的客人,不免好奇這些竹竿的功用,多留意幾眼。
牛耕米之味|和水牛一起下田耕種
許多人喜歡用牛,比喻台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牛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近幾十年來,鐵牛取代了耕牛,這種代表台灣精神的動物,已經消失在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