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透視嘉磷塞|政府考慮放寬殘留容許量惹議
為什麼孟山都公司,要為一位癌症末期的美國校工,付出數十億台幣的鉅額賠償金?這起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訴訟案,引起全世界注目。燕麥、小麥、大麥、黃豆,各式各樣的雜糧和嘉磷塞有什麼關聯?為什麼歐盟的農業大國,接連對它實施限制?它又怎樣影響著台灣人的日常飲食?
助虎歸山|讓石虎在野外安心生活
「對比以前較少開發的環境,現在石虎的棲地,可能是從前的5%到10%」這是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博仁多年調查的結論。棲地喪失,是石虎最大的危機。目前台灣的石虎僅剩數百隻,每年因為路殺或偷吃雞而喪命的,就有數十隻。在雲豹絕跡之後,姜博仁希望能先止血,「先解決死亡率,讓石虎活下來,就有機會繁衍下一代…」
山間步道師|修築安全好走的自然山路
有些人,上山不是為了自己。他們的目光,不是望向綺麗風景,而是腳下的路面。他們了解大自然,更了解石頭、土壤與水的關係,還知道如何重建平衡。他們有一個共同心願:修築安全好走而且很自然的山路。
肥水落田|豬牛糞尿回灌農田再利用
各式各樣的畜產品,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畜產品的生產現場,牧場動物每天的大小便,散發異味,卻讓人退避三舍。豬牛糞尿,如何轉化為資源,重新回歸農田?畜牧產業能不能擺脫污染環境的形象,走向循環農業的下一哩路?
告別核電的漫長之旅|棘手核廢料該放哪安置?
位在新北市石門區的第一核能發電廠,是政府在1970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項目之一,1971年底開始施工,1978年商轉。一號機在2018年底,屆齡四十年,正式停止運轉,二號機也將在今年7月,功成身退。 核一廠屆齡40年 除役前的前置工作有哪些 台電表示,如果2019年順利啟動除役,會先將用過燃料棒移到冷卻池,預計耗時八年;再來是將燃料棒移到乾貯設施,開始拆除與輻射污染相關的設備和大型廠房,...
礦下居民的曙光|盼礦業改革保障家園
2017年6月,導演齊柏林辭世,亞泥礦區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撤銷亞泥展限的連署,突破二十萬,呼籲礦業改革的聲浪一波接一波。時隔兩年,礦業法卻遲遲難以完成修法,礦場下的居民,能否等到礦業改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