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校園這煮事|從下廚了解吃下肚的食物

2018-11-26

孩子到外地大學念書,爸媽最心疼的都是,吃的好不好?還不忘叮嚀,在外面吃東西要注意。但其實孩子在外面吃飯,能夠吃得如同營養專家說的標準,也不容易,因為外面餐廳畢竟為了生意與利潤,重口味還是最受歡迎,那怎麼辦呢? 中興大學今年九月,在男生宿舍開辦了第一個本地學生的校園廚房。有電爐、微波爐、電鍋、烤箱,還有適合清洗食材的流理台。機械所研究生張宏銘是廚房常客,他們有群喜歡共煮共食的同學,「...

福爾摩沙之海

2018-11-26

台灣是一個海島,可是大部分的人都離海洋非常遠,紀錄片導演洪鈺庭想讓大家看看這片海洋裡面的故事,其中章魚媽媽產卵畫面,還讓導演邊拍邊哭,究竟是什麼畫面讓一個大男人淚流滿面呢?11/26晚間10點,一起欣賞「福爾摩沙之海」,見證海底世界裡偉大又美麗的時刻! #看完導演訪談,周一晚間看完整影片!見證章魚媽媽生產的神奇時刻!

抵抗高電價 伊達邵的起步|部落能源轉型

2018-11-19

台灣有個地方,居民收入很少,但每度電的電費,卻是一般住家的兩倍以上,可以說是全台最貴。今年九月底,他們決定自費裝設太陽能板,期望藉由綠能,讓被電費壓得喘不過氣的居民,鬆一口氣。 日月潭邊遊人如織、餐飲店林立,隔著一條街來到邵族的部落伊達邵,老人家在家,卻連飯都捨不得煮。陳賢美是邵族的先生媽(祭司),原本住在日月潭碼頭附近,九二一地震時,房子被震垮,和受災族人一起搬到組合屋。...

空污偵探隊|新北居民自主抓臭

2018-11-19

新北市鶯歌區,是聯合國認證的宜居城市,親山面水的環境,吸引許多人來居住。謝小姐四年前來這裡定居,搬來以後卻發現,宜居城市潛藏著她沒有料想到的問題,總是在熟睡當中,被嗆鼻的氣味臭醒,只能緊閉門窗。居民們追查臭氣來源,推測污染源應該是隱藏在山丘另一面的幾家瀝青工廠。 鶯歌早期就是磚窯廠聚集的區域,近十幾年來磚窯廠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塑膠工廠、電鍍廠、瀝青廠、廢棄物處理廠,走在街上,空氣中常常是五味雜陳...

光害-消失中的黑暗

2018-11-12

一百多年前,地球的夜晚漆黑一片。多虧電力與燈泡的普及,許多地區現已幾乎24小時如白晝,而每年地球上會增加6%的人造光。 地球上的光對人類、動物與植物有直接影響,許多生態學家論及一種新型態的污染,原本休養生息的夜晚也逐漸逝去。在動物界中,持續光照也帶來了許多問題,甚至危害某些物種的生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2015年為「國際光之年」,因為光的議題已是當務之急。光的世界將有什麼樣的轉變?...

不要耕牛說再見|幾乎被時代遺忘的台灣牛

2018-11-05

有心做牛,免驚無犁能拖。牛和台灣歷史發展,息息相關。隨著時代轉變,鐵牛取代了耕牛,牛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農村。 曾經和台灣人緊密生活在一起的牛朋友,已經幾乎被時代遺忘,有一群人,正在努力讓台灣牛的記憶,可以繼續在年輕世代中延續。 攤開三百年前的台灣古地圖,耕牛身影映入眼前。長期研究台灣史的高苑科技大學講師邱淵惠,每次向學生講述台灣牛的歷史,總會從這張古地圖說起。 邱淵惠解釋,台江內海因為水淺,...

台糖農地蓋影城|台南後壁農地開發爭議

2018-10-29

台糖農地成為許多影城的開發基地,台南沙崙、烏樹林農場,都推動影城計畫,但是基地面積超過一百公頃,讓人擔心破壞農地,還有對農村帶來的衝擊… 導演魏德聖開拍新片(豐盛之城),計畫選址打造熱蘭遮城、漢人聚落、平埔部落,以及開挖台江內海,透過重建歷史場景,呈現荷蘭到明鄭時代的台灣歷史。 台南市政府與魏德聖合作,未來將全數保留重建的歷史場景,轉做文化體驗園區,並以BOT方式招商委託經營,...

紅樹林:我們子孫的根

2018-10-29

莫三比克擁有非洲大陸第二大紅樹林,即便如此,這片林帶卻可能消失。隨著氣旋數目逐年增加,人們必須試圖了解這些水上森林,在減緩氣候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該如何在不危及沿海社區生活的情況下,加以保護。

【從節能到產能】翻轉耗能建築

2018-10-20

選購保溫杯或買冰箱,你一定會注意它保溫保冷的效果,但是買房子的時候呢?一棟棟耗能建築,到了夏天就成了吃電怪獸。其實改造耗能建築並不困難。究竟有哪些妙招,可以讓房子退燒,健康又省荷包呢?

【從節能到產能】節能是門好生意

2018-10-20

台灣欠缺自產能源,卻是用電大國。為了成長的用電需求,政府不斷開發新的電力來源,也引發一次又一次的社會爭議,其實解決用電瓶頸最根本、最有效的策略是節電... 節電不只是隨手關燈,更換LED燈泡而已,如何聰明有效率的節能,已經是一股趨勢。幫人節電也能是一種專業嗎?這個新興產業又可以帶動多少錢景?

【從節能到產能】自主發電在我家

2018-10-20

彰化二林的農田裡,有座不起眼的麵包工廠,這裡出爐的各種麵包,原料都來自台灣自產的小麥。做為本土小麥食品的生產基地,隨著產量增加,用電量也持續上升。烘焙麵包很耗電,烘焙業者施明煌心想,既然原料都來自本土,那麼能源能不能也自己生產? 2014年,施明煌決定在工廠屋頂架設32kW的太陽能板,生產的電力,全部供應麵包廠使用。規劃時施明煌就決定,太陽能生產的電力不賣給台電,全部採即發即用,...

牛轉餐桌|國產牛肉找出路

2018-10-15

大火快炒,高湯川燙,一道道牛肉料理,熱騰騰端上桌。早期農業社會,農民感念耕牛辛勞,有著不吃牛肉的傳統,隨著時代轉變,國產溫體牛肉,成了老饕最愛。你有沒有想過,餐桌上的牛肉是從哪裡來?是什麼樣的品種?台灣的肉牛產業,又正在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