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No name」相關文章
還我一條溪|八色鳥重要棲地遭毀
每年五月到八月,八色鳥依約前來,在台灣的低地森林,繁衍後代,牠們只想尋一方安全天地,度過這段重要的日子,迎接牠們的,該是人們友善的目光,沒想到,還有惡意的威脅。一段將近一公里長的溪溝,今年四月遭到不明人士惡意破壞,保守估計要二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恢復。該安穩的棲地不太平,八色鳥的未來,還是讓人擔心。
都市裡的雜木林|到蘊藏無限生機的自然環境學習
「雜木林」,一般人都不會去注意到它,而喜愛大自然的人,假日也往郊區的自然山林跑,很少人會關心住家附近被認為「雜草叢生」、「環境髒亂」的雜木林其實,雜木林裡生態也別有一番趣味,只要大家願意去認識它,雜木林可以是社區裡自然生態學習的最佳場域。
點土成金|從璞玉到台知園區|新竹開發浪潮的農地消逝
最近這幾年,竹北市突然熱鬧繁華了起來,昔日的農田,變成一棟棟的高樓大廈,高鐵站的進駐,加速了農村變遷,取而代之的是新穎的商圈型態。有人喜歡竹北市嶄新的風貌,有人卻感嘆竹北的農地越來越少,在時代變遷下,農地的消逝代表了什麼含意?而我們對於未來生活的環境,又懷抱著什麼樣的期待與盼望?
誰來保護我|私立薇閣小學申請變更保護區做為校地
這群北投媽媽,從互不相識,到因為關注薇閣案而彼此團結起來,一起開會,共同討論對策,也因而凝聚彼此的情感。在環境運動中,關注家鄉議題,往往是第一步,而透過薇閣案,她們也對這塊保護區有了更多的期待與想法,希望能去除不必要的人工設施,還給保護區更自然的原始面貌…
小農對土地的友善力量
一般民眾是否只能在綠色商店或是主婦聯盟,購買令人安心的食材?這些食材也許來自距離居住地很遠的花蓮、台東甚至世界各地,而且繁複的包裝也是一大問題,如果我們把「食物里程」也當作有機食材的一環,似乎標榜「綠色商品」的食物,都要重新計算。
活水溯源-美麗或沉淪‧秀姑巒溪
東部的河川有著一種狂野的氣勢,於是許多人來到秀姑巒溪泛舟,感受溪流的野性,不過觀光之河不是秀姑巒溪的原味,文化之河才是它真正的樣貌,這條河是阿美族和布農族人的原鄉,在中下游阿美族人的捕魚文化由河而生,而上游的拉庫拉庫溪是布農族人世居之地,但是在河流的源頭深處,卻上演著一場殺戮戰役,透過歷史的眼睛,將看見秀姑巒溪的舊容與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