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文章

紅色警戒

2011-02-21

工業廢水的排放,卻不僅只有污染一條河流。過去,台灣開發工業區,幾乎緊臨海岸,這些廢水在灌入河流後,就會隨著河水入海。這條黑色溪水也走著同樣的模式。圖:胡慕情

爐碴風暴(上):全台的有害廢棄物

2011-02-14

民國40年代,台灣開始發展鋼鐵工業,但鋼鐵廠的廢棄物,爐碴與集塵灰,卻到處流竄。民國90年,廢清法通過,終結了這個亂象。民國91年,經濟部工業局公告爐碴再利用的相關辦法,爐碴合法的進入農地魚塭,這場爐碴風暴席捲全台…

爐碴風暴(下)

2011-02-14

民國98年11月12日,高雄市大寮區爆發爐碴鴨的事件,養鴨場的爐碴即使檢測結果88奈克低於土壤管制標準的1000奈克/公斤,但養出來的鴨子,戴奧辛含量超過管制標準的5倍多,爐碴危及農畜產品的問題,首度浮上檯面。

歷坵小農復耕|部落復耕計畫

2011-02-14

種下微小的種子,期待很大的心願,歷坵開始復耕了!一群部落老人與一位青年,開啟東海岸新願景,他們說,一切都要從土地上種出來!

禁錮‧東北角|田寮洋的區段徵收

2011-01-31

禁錮三十年,一夕大開發,美麗東北角即將變色。所有居民群起憤怒,環保人士全力相挺,全力保護這塊海角的人間美境…

相思寮的年獸|中科四期開發爭議

2011-01-31

2010年過了,全台灣歡喜迎來所謂「精采100(年)」。但對深受中科直接影響的相思寮居民來說,從2009年到2010年的中科四期陰霾,並沒有隨之而去...

追討未來|青年反國光石化

2011-01-31

反對國光石化設廠的力量,在各個年齡層發酵,除了學界、醫界、藝文界,連大學生、高中生和小朋友,也沒有缺席,他們要求政府給他們一個不受污染的環境,高喊:「我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未來」。

追討程序正義(一)|引進環評制度,是把關環境還是政策背書?

2011-01-24

民國83年12月30日,我國實施環境影響評估法,由環保署組成環評委員會,透過程序透明化和民眾參與,一定規模以上的開發案,都應該在事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達到預防而且減輕環境破壞。但是從中科三期、中科四期、蘇花改的案例來看,環評制度卻被質疑淪為政策背書的工具。外界甚至以「環評已死」來表達對環評制度的不信任。究竟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出了什麼問題?如何才能重拾民眾對制度的信心?環評制度未來又該如何走?...

追討程序正義(二)|中科開發案一階環評匆促過關,爭議是否釐清?

2011-01-24

從后里三線路轉進四月路,就是后里花農陳欽全的家,沿途香水百合、劍蘭、文心花田,點綴后里別有一番風情。65歲的陳欽全高農畢業,因為愛花,退伍後回到故鄉開始種花,是后里最早種花的農民之一...  

追討程序正義(三)|環評審查未考量土地徵收與居民生活

2011-01-24

依照環評法規定,環境影響評估應審查範圍包括:生活、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環境影響,但實際上,環評委員會對污染排放以外的開發影響卻較少評估。  

追討程序正義(四)|永揚垃圾場案環評書造假

2011-01-24

一個與世無爭的小村莊,2001年,台南縣政府悄悄通過環評案,要蓋一座9公頃的永揚垃圾掩埋場。環評第一階段審查不需要舉行說明會,環評通過了村民還不知情,直到92年消息曝光後,村民擔心垃圾場污染灌溉用水、烏山頭水庫,組成自救會站出來反對,經過了八年,抗爭還沒有結束。  

追討程序正義(五)|環評如何落實公民參與、評估健康風險?

2011-01-24

「你有三分鐘」。中科三期專案小組主席、成功大學教授李俊璋,在2010年8月25日中科三期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時,請后里鴨農許金水發言前,言明發言只有三分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