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No name」相關報導
國一甲道路的開發抗爭|道路開發引發迫遷和破壞環境疑慮
國道一甲線開發,引發徵收迫遷和環境破壞的爭議,居民質疑一條因應桃園航空城興建的道路,在航空城未通過前,為何要搶先通過?自救會居民走上街頭,高聲抗議,希望社會注意這個開發案所造成的人權與環境問題…
與水共存之路|強降雨下的海綿城市
6月2日上午,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雷雨警報,呼籲北部嚴防土石流及淹水,短短一小時,台北市東湖國小就測到當日最大降雨量,每小時154毫米。目前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應付每小時40-50毫米的降雨量,台北市的雨水下水道設計標準是每小時78.8毫米,已是全台最高,面對暴雨來襲,還是無法負荷。
當白海豚遇上風機|離岸風電影響海洋生態
二月底冷鋒面才剛過境,台大鯨豚研究室團隊從台中港出發,以Photo ID的研究方式,拍下中華白海豚在海面上的照片,用來辨識不同個體進行相關研究,從2006年以來,已經進行了十一年。
「田」滿未來,讓幸福圓滿
我們是北成國小六年九班的師生,基於對宜蘭的那份情感驅使,以及關心日益嚴重的農田農舍議題,我們開始著手規劃拍攝一部由兒童觀點出發的紀錄短片。讓孩子透過鏡頭,去了解「農地農用」、「農舍氾濫」等議題,傾聽不同領域的聲音,並透過影像表達自己的看法。
泰平輕遊|雙溪泰平風景停格:石頭屋、水梯田、古道
小橋、流水、人家,遺世獨立的迷你桃花源,保存在翡翠水庫最上游。它曾是淡蘭古道的重要中繼站,後來漸漸沒落,加上水源特定區的嚴格限制,時間彷彿停格。一群人用心轉變著泰平里,荒廢的水田,一塊塊重新種植,遺落的古道,一段段細心手作。走進泰平,這裡古樸又清新,讓人一見傾心。
來到金門|揭開大膽島的神祕面紗
金門外海有座小小島嶼叫做大膽島,曾經發生激烈戰役,成為知名的戰爭島嶼,長期以來一直由軍隊駐守,從未對外開放。現今大膽島走向開放,揭開神秘面紗,一睹小島美麗風光,也讓人思考金門眾多軍事據點開放觀光後,如何找到定位…
編織天赦庄|用竹編找回社區與產業的光芒
嘉義縣溪口鄉,一個只有一萬多人口的庄頭,當年由地理師取名為天赦,涵意是平安。在五六零年代,天赦庄曾經以竹編撐起一片天,號稱「竹簍王國」,只是好景不常。現在他們依然與竹共舞,期盼能編織出另外一片天...
微光世界-螢火蟲大復育
暗夜中,一閃一閃發亮的螢火蟲,帶來美麗影像,也帶來美好想像,讓賞螢活動成為生態觀光。觀光經濟背後,連結著環境復育與社區再造,讓很多改變的願景,寄託在復育行動上,希望微弱螢光,發出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