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報導

生活的另一種選擇|自備容器的減塑消費

2017-09-18

我們努力地回收再利用,有時候,還是不免會買到過度包裝的商品,如果能在購買時,就有另一種選擇呢?

聆聽北門

2017-09-18

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符。百年台北城有個音符,保留著當年的原始。一個城門,能說多少故事?它被淹沒在繁雜交通中數十年,今年,北門終於完完整整的被聽見。

深井奪水美濃愁

2017-09-18

農業平原上,開挖深水井,還未出水,卻已挖出居民怒火。深水井開發計畫,讓高雄美濃居民抗爭,他們不只抗議奪水之恨,也反對用水不公,在怒吼聲浪中,吐露美濃的世代水愁。

能源再生社會|日本小水力發電活化農村

2017-09-11

日本岐阜縣郡上市石徹白地區,海拔七百公尺,自繩文時代就有人居。是日本自然崇拜的發源地之一。這裡的杉木因為生長在豪雪地帶,成長緩慢、品質良好,二戰過後發展林業,是日本居民重建家屋的木材來源。

小水力 大創意|小小水圳也能發電

2017-09-11

水,灌溉農田、孕育生命、給人清涼,還蘊藏著源源不絕的巨大能量。不用燃料、沒有污染,發揮創意,小小水圳也可以成為電力來源…

重返魚湧之海 鯖魚找生路

2017-09-04

黑潮為台灣東部帶來豐富漁業資源,南方澳獨特的天然地形,讓這裡成為鯖魚的故鄉。發展近百年的鯖魚產業,讓漁民得以溫飽,讓消費者能享用便宜又營養的魚。當鯖魚開始發出生存警訊,該怎麼幫牠們找生路?

重返魚湧之海 |石垣島的挑戰

2017-09-04

距離台灣只有270公里的石垣島,是日本沖繩縣,最靠近台灣的島嶼之一。溫暖的黑潮終年圍繞,滋養著壯麗珊瑚礁群,帶來魚群,也為小島帶來大批觀光人潮。不過,島上的自然美景,卻正在悄悄改變。賴以維生的海洋資源,漸漸消失,石垣島民該如何改變這樣的困境?

海岸上的生態樂園

2017-09-04

一片海岸防風林,原本即將開發,在眾人努力下,發現珍貴生態,守住防風林棲地。隨著更多生態調查展開,許多物種被發現,人們才認識,原來在台南濱海,有座生態大樂園。

共享單車行不行

2017-08-28

拿出手機,對準QR Code掃描,電子支付、隨騎隨停,oBike共享單車來到台灣。這股黃色旋風,吹出了台灣在交通法令上的不足,也宣告共享經濟時代的來臨。

翻轉耗能建築|幫房子降溫的好方法

2017-08-28

選購保溫杯或買冰箱,你一定會注意它保溫保冷的效果,但是買房子的時候呢?一棟棟耗能建築,到了夏天就成了吃電怪獸。其實改造耗能建築並不困難。究竟有哪些妙招,可以讓房子退燒,健康又省荷包呢?

屋頂上的綠手指|屋頂農場幫建築降溫

2017-08-28

台灣因為熱島效應影響,都會區溫度上升趨勢,是其他地方的兩倍,該如何解救熱島?改變,就從屋頂開始!

農地上的大工廠|農地設廠危及農業環境

2017-08-14

農地上一間間工廠,構成西部平原的異樣風景,造就地方經濟,卻也帶來環境苦果。社會要求整頓,還給農村自然風貌,但是盤根錯節的歷史,卻讓生根的農地工廠,形成難以拔除的問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