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潟湖逐漸淤積 蚵農損失慘重
台南縣有兩個潟湖,分別是北門潟湖和七股潟湖,沙洲是陸地的第一道防線,更是孕育海洋資源的育嬰房,但因為河川輸沙量不足,造成海岸侵蝕,加上風和波浪的作用力,潟湖逐漸淤積,搶救沙洲大作戰全面展開...
站在北門漁港岸邊,平靜的海面上遍佈著密密麻麻的蚵架,偶爾可以看到蚵農駕著膠筏熟練的在裡頭穿梭。隔著這片海,稀疏的木麻黃所在的地方,不是陸地而是沙洲,沙洲外面是大海,也就是蚵農口中說的「外海」,而裡面就是「內海」,學術上稱它為「潟湖」,因為有王爺港沙洲的屏障,北門潟湖的養蚵產業才能如此興盛。
船在潟湖內行走,停靠岸在一片淺灘,走上灘地,一旁蚵架離沙灘只有十幾公分,有的蚵幾乎貼近地面,蚵農石川伯仔說,本來這裡的水到他的胸口,現在淤的這麼淺,才三年的時間就淤了上百公頃,造成蚵泡水時間短,泥沙也容易卡在蚵上,對蚵的成長不好。加上夏天陽光強,蚵被曬太久加上灘地也很熱,海水漲潮時,蚵就像洗三溫暖,容易死亡,北門潟湖蚵的死亡率高達五、六成,蚵農損失慘重。
台南縣政府發起護沙行動 能否力挽狂瀾?
北門潟湖淤積,但屏障潟湖的王爺港沙洲卻越來越少,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七股潟湖。圍繞著七股潟湖有青山港沙洲、網子寮沙洲、頂頭額沙洲也發生嚴重的沙洲流失問題,台南縣政府於是發起「手牽手護沙洲」的行動,號召七股居民一起在頂頭額沙洲北端編籬定沙,攔阻強勁的東北季風把沙丘的沙吹走。
台南縣政府估計,東北季風一年就吹走一公尺高的沙子,這些沙進入潟湖造成淤積,七股潟湖從1600公頃縮小到1000公頃,而頂頭額沙洲已經往內推移八百公尺。當地居民表示,過去穿越防風林後,還要走很長很長的沙灘才到海邊,現在一出防風林就是海了,海岸侵蝕的問題相當嚴重。
七股潟湖最長的沙洲是青山港沙洲,也是最危急的沙洲,颱風已經把沙洲衝出兩個缺口,分別有600多公尺和200多公尺的潮口,目前台南縣政府在王爺港沙洲、青山港沙洲進行抽潟湖的沙回補沙丘,如果沙丘消失,颱風暴潮直接侵襲陸地,將造成沿海居民的損失。蚵農更擔心沙洲消失的問題,因為沙洲的屏障讓潟湖風平浪靜,今年的科羅莎把雲嘉外海的蚵棚掃光了,七股潟湖裡的蚵安然無恙,因為供給量少,因此蚵的價錢高,蚵農的收入也更好。經營膠筏的觀光業者更擔心,沙洲萬一不見了,船容易搖晃,一定會影響七股潟湖的觀光發展。
台南縣政府從編籬定沙、植生固沙、抽沙潟湖淤沙到沙洲上再培高沙丘、沙丘外緣做海事布袋抵抗侵蝕,多管齊下搶救沙洲,但在海岸侵蝕的長期趨勢下,是否能夠力挽狂瀾,它的效益高嗎?
長期從事海岸漂沙與工程研究的成大水工所黃煌輝表示,日本佔領台灣,開始做水土保持,是這120年來海岸侵蝕的主因。他舉例像曾文溪輸沙量大,在曾文水庫興建後,曾文溪口這80年來倒退了兩、三公尺,曾文水庫的蓄水量從7億多噸減少到5億多噸,河川的輸沙量減少,無法補充海岸,自然就造成侵蝕。
如今在沙源不足的情況下,要維持潟湖的功能,就把淤積在潟湖內的沙,除了補充沙洲,剩餘的放流到淺海,海浪的作用力,自然會把淺海的沙推移到沙洲。如此週而復始,雖然一般漁民會期望政府用消波塊等強勢的工程手段來保護沙洲,但黃煌輝並不認同,認為跟著海岸的律動,它自然會達到平衡的狀態。
而在管理上,黃煌輝強調,政府要統籌管理,不是現在多頭馬車,必須建立一套機制,讓河川與海岸的功能維持。
在河川上游農委會的林務局、水保局以及經濟部水利署,都積極的做水土保持工作,其中攔砂壩、攔河堰和水庫卻把砂石攔在上游,而進入河川的砂石,在疏浚之後成為營建材料,這也難怪下游的河口海岸以及濱外沙洲缺少沙源補注變成侵蝕海岸。政府並沒有建立一套流域管理機制,把河流輸送到海岸的沙源還給大海,當西部海岸的沙灘和沙洲慢慢消失,到時候,我們可能就看不到自然的海岸環抱寶島,而對沿海產業與防洪體系的衝擊更是難以評估,海岸侵蝕的陳年問題,何時才能得到政府關愛的眼神?
側記
蚵農石川伯仔載我們到北門潟湖,了解沙洲消失、內湖淤積的問題,因年事已高,石川伯仔雇人幫忙採收蚵條,在另一位工人把蚵條從水中拿起放進塑膠簍,石川伯仔看到,從水中拉起的蚵條上,掉落一隻黑格的小魚苗在膠筏上,石川伯仔就對工人說,把牠放到海裡。潟湖是海洋資源的育嬰房,許多魚類在幼苗時期在這裡生長,蚵棚形成的生態相當豐富,更有聚魚的效果,蚵農愛惜漁業資源的態度,讓我深深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