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搶救原生魚|民間好手的外來種移除行動

水裡有魚就是好事嗎?如果水裡的魚,大部分是外來種呢?外來種入侵,只能乾瞪眼,或是可以積極一點?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理事長張元宏說:「近幾年協會著重外來種的調查和移除,希望幫原生魚類爭取一些時間,我們稱為終極之戰。」會釣魚,就能加入這場戰役。

2011年成立的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由一群喜歡釣魚的人組成,他們經常到各地釣魚,親眼看見原生魚正面臨的危機。

新北汐止夢湖 泰國鱧捕食台灣細鯿

外來種泰國鱧入侵新北市汐止夢湖,成魚最大體長可以達到100公分,會捕食保育類台灣細鯿。

躲在水裡的是外來種線鱧,俗稱泰國鱧,是低海拔水域很常見的外來種,在新北市汐止區的夢湖,已經有繁殖情形,成魚最大體長可以達到100公分,嚴重威脅也住在這裡,被列為三級保育類的台灣細鯿。在台灣淡水魚類紅皮書中,牠們屬於瀕危等級,體型嬌小,會被泰國鱧捕食。

夢湖是私人土地,平時不開放垂釣,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與地主取得地主同意,到這裡移除泰國鱧。一下子湧入二十位好手,打破水域寧靜,敏感的泰國鱧因而提高警覺,四小時的努力,只移除了三隻。

夢湖的排水道,因為湖面水位下降,只剩淺淺水窪,烈日之下,水中有鮮豔的色彩閃耀著,是原生的蓋斑鬥魚。完成調查後,協會理事鍾宸瑞細心的把牠們放回原處,因為靜水型的原生魚,每一隻都珍貴。蓋斑鬥魚雖然已經從保育類名單中移出,但牠們持續承受棲地喪失、劣化、外來種入侵,還有氣候變遷,和其他原生魚一樣,困境還是很多。

原生種蓋斑鬥魚面臨棲地喪失、外來種入侵等生存困境。

宜蘭深溝釣魚大賽 成立外來種物流中心

深溝釣魚大賽是調查水域生物的公民科學活動,參賽者紀錄捕捉到的生物種類,再拍照上傳公民科學平台。

宜蘭縣員山鄉的深溝釣魚大賽,讓人與魚的相遇變成科學研究。炎炎夏日,踏進清涼的溪流中,是人生一大樂事,善用這歡樂時刻,多一個動作,就能為生態調查盡一份力。主辦人林芳儀表示,「把抓到的物種拍照再上傳到iNaturalist(全球最大的生物調查平台),就能完成一筆調查。」2019年開始舉辦的深溝釣魚大賽,已經累積了4500筆資料,調查到68個物種,其中有37%是外來種。今年主辦方特地邀請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一起參與,希望借重他們的專長。

2024年深溝釣魚大賽主辦方特地邀請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參與,希望借重他們的專長移除比較兇猛的外來種。
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會員抓到的外來種藍寶石紅胸鰂。

員山鄉被稱為水的故鄉,湧泉為小溪、水圳、埤塘,供應源源不絕的水,乾淨水域中,所幸還有原生魚住著,但也出現非生存在當地的台灣原生魚。

靜水型的原生魚因為地理阻隔,基因有著明顯差異,例如史尼氏小䰾和條紋小䰾,原本是兩種不同的魚,卻因為人為任意放流,在宜蘭出現了雜交種。理事長張元宏觀察到,水域如果越混濁、越優養化,外來種比例就比較高。另外水溫低的環境,原生魚比較能適應,可是因為溫室效應,水溫越來越高,以後外來種棲息的區域會越來越大。

史尼氏小䰾和條紋小䰾,原本是兩種不同的魚,因為人為任意放流,在宜蘭出現雜交種。

深溝釣魚大賽這次特別成立「外來種物流中心」,參賽者把捉到的外來種送來,辨識種類、計數、秤重之後,會將魚放置冰水裡,讓牠們慢慢失去知覺,除了以人道方式減少牠們的痛苦,也正嘗試跳脫直接銷毀的思維,將這些魚提供學術界研究,或者當成救傷生物的飼料魚。

深溝釣魚大賽成立外來種物流中心,把抓到的外來種提供學術界研究,或者當成救傷生物的飼料魚。


延伸閱讀》「調」魚大賽在深溝|喜歡撈魚、釣魚也能成為公民科學家?

新北市鹿角溪人工濕地 小學生加入魚類調查

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的老師們,帶領小學生在鹿角溪人工濕地進行魚類調查。

外來種的存在,錯不在牠們,移除是不得不採取的手段,搶救生態也可以是珍貴的生命教育。新北市的鹿角溪人工濕地,釣具、籠具、八卦網全部出動,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的老師們,受邀帶領小學生進行魚類調查。

天氣異常悶熱,影響魚咬餌的意願,沒釣到泰國鱧的成魚,也沒調查到原生種的鯽魚,只移除了吳郭魚和泰國鱧幼魚。

在原生魚面臨的眾多危機中,外來種只是其中一項,無論每次能移除的數量有多少,只要去做,原生魚就多一點機會。

集數
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