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區」相關文章

美軍宿舍的末世輓歌

2007-09-07

進入陽明山,在文化大學附近的巷弄中,隱藏著大面積的美軍宿舍群,長期以來管制嚴格,有如陽明山上的異國禁地。隨著國際氣氛轉變,美軍宿舍開始去除神秘面紗,成為陽明山的歷史景觀,等待人們的親近與理解。但是,國有土地的標售政策,讓這個糾結歷史與生態的區域,來不及以華麗之姿登台面世,就在陰暗的蔓草中,唱起末世的輓歌。

24hrs自然任務

2007-07-06

有什麼方式,可以讓人更深入參與自然環境呢?去年年底,資深自然解說志工梁貴梅自美國引進【Bioblitz】進入台灣,透過專家學者協助,以遊戲、解說、調查三階段的方式,帶領民眾走進山林,擺脫走馬看花的限制,重新認識自然生態裡的繽紛世界。這雖然只是個小小的嘗試,但卻是一般民眾學習保護自然的一大步。

文明的靠山

2007-06-08

春季剛走、夏天乍到,台北盆地悶熱不已。近傍晚,騎著摩托車,衝出大直往外雙溪方向的自強隧道口,忽然一聲暮蟬鳴唱,吹起了車陣間的一股涼風,也把思緒吹向了北方的陽明山。夏天的陽明山,像極台北市的天然冷氣房,清爽地撫慰著都市人的躁動與不安。是誰開的玩笑,讓這座活動了兩百多萬年的火山,在今天,成為文明的靠山,舒展成守護台北市的臂膀?

天母鄰舍節

2006-12-11

都市繁華的外表,人心卻是相當冷漠,走在路上沒幾個認識的,同棟大樓的鄰居,見面點頭、聊個兩句就算不錯了,有的根本連隔壁鄰居是誰都不知道,許多移民台北的異鄉人,總會懷念鄉下濃厚的鄰里感情。

願景‧台北 許我天母森林公園

2006-11-13

「我們永遠記得,黃大洲擔任市長時,留給台北市民一座大安森林公園」這句恭維的話,最常掛在許多天母居民嘴邊。面對天母運動公園即將變成台北體院的校地,天母人站出來捍衛自己的環境權,並為這塊土地許下新願景--一座屬於全體台北市民以及世代子孫的「森林公園」。

水水天母|陽明山天母水道祭凝聚守護水源的力量

2005-04-18

水是怎麼來的?打開水龍頭,一個簡單的動作,其實背後需要龐大的供水體系。1909年,台北城進入「自來水時代」,最早開闢的是公館水道系統,隨著都市發展、人口增加,水資源逐漸不敷使用,日本人於是在1928年開始興建草山水道系統,以提供十七萬居民使用。

不務正業的植物博士

2002-12-02

台灣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台灣有許多縱橫交錯的古道,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發生在縱橫­交錯的古道上,古道走不盡,故事聽不完,不過在走古道聽故事之前, 先認識一下這個人......一個走古道說故事的博士。

悲情磺溪|水泥化工程進駐

2002-09-02

潺潺流水是否勾起你的記憶,在我們身邊的溪流,伴隨著許多人成長,也許是小時候在水中嬉戲,抓魚、抓蝦、抓螃蟹的生活,或是在溪邊散步,聽著蟲鳴鳥叫,看著水鳥在岸邊覓食,這些美好的景象,現在卻逐漸消逝,對住在磺溪旁的天母居民來說,磺溪正面臨這種危機。

來自陽明山的恐懼|六之六自辦市地重劃區開發

2001-09-03

在陽明山上住六之六自辦市地重劃區佔地54公頃,民國68年都市計畫由保護區變更為住宅區,現在重劃區的整地工作完成大部分,但是山下的居民擔心排水問題恐會造成土石災害而擔心不已,下游的居民則擔心原本的污水處理廠取消改由各住戶自行設置污水處理槽,會污染生態環境,因而種種的抗議動作因而展開...

還我磺溪

2001-08-27

磺溪發源自陽明山竹子湖地區,流經士林天母,在建德橋與雙溪匯流而後流入基隆河,由於兩岸的污水排入磺溪,使磺溪生態岌岌可危。磺溪另外一個危機是面臨水泥化的威脅,防洪工程讓下游堤岸全面加高,由於堤防是居民平時休閒散步的主要空間,對於防洪工程居民有話要說。

看不見的城市|被忽視的淡水河污染

2001-07-23

故事從2001年6月的三腳渡開始,這裡是基隆河上唯一還在運作的渡船頭,昔日渡人今日都已年近花甲,今年老人們破天荒決定組一隻龍船隊參加台北國際龍舟比賽,他們究竟會不會獲勝呢?在幾乎同一時間,大台北地區的污水處理系統,因為一條重要管線破裂,必須停止運作兩星期,進入管線修復,這段期間大台北地區所有已經接管的污水,都必須繞過正常的系統,直接排入淡水河,稱為繞流作業。每天132萬噸的污水,在此期間都必須從一個放流口直接注入河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