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菜計畫

採訪/撰稿 陳寧
攝影/剪輯 陳添寶 

清晨五點,天才微微亮,台南將軍的蘆筍農,已經來到溫室中,鑽進茂密的蘆筍叢中,開始今天的採收工作。將軍是台灣最先成功以溫室栽種蘆筍的地區,過去農民採取露天栽培,一年大約只能採收四個月,改用溫室栽種後,採收期可以拉長到九個月。

採收後的蘆筍,必須馬上分級、包裝。原本有長有短的蘆筍,為了符合市場需求的規格標準,多餘的部分都得切除丟棄,成為下腳料。每批蘆筍平均最後會有三分之一,成為下腳料。光是楊鄰穎家,一年就會產生三噸下腳料。整個將軍區累積起來,至少上看一百噸。

將軍農會近年來不斷鼓勵青年農民投入蘆筍產業,種植面積越來越大,產生的下腳料也越來越多。農會一直希望能把這些下腳料,開發成商品,卻沒有成功。幾位台南應用科大的學生,利用暑假走入農家,拍照紀錄、進行訪談,想找出減少食物浪費的方法。

學生們把蘆筍乾燥,磨成粉末,用來作餅乾原料。在農會的烹飪教室裡,花了幾個禮拜試做、研發,總算找出蘆筍餅乾的最佳比例。蘆筍纖維加入白膠,打成紙漿後,仔細鋪在網子上,用太陽曬乾,還可以做成手工紙,用蘆筍紙做成的文件夾、燈籠等工藝品,也十分有特色。

在盛產花椰菜的彰化埔鹽永樂社區,也有一群文化大學和成功大學的學生,來到這裡蹲點,要幫菜農做行銷。清晨五點,天還沒完全亮。他們騎著腳踏車,準備和農民一起下田。

觀察菜農生活一段時間,他們發現,高溫原本就不利花椰菜生產,今年天氣又特別炎熱,影響農民收成,長得不好看的花椰菜也變多了。蔬菜的外觀,決定了最後價格。夏天生產的花椰菜,表面常常凹凸不平,沒辦法長成一個漂亮的球面,雖然吃起來都一樣,在拍賣市場上,價格就差了一截。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農民的辛苦,加強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連結,他們腦力激盪,製作懶人包,介紹花椰菜的生產過程,更在七夕情人節和父親節前夕,推出花椰菜花束,請農民來當廣告主角,在社群網站上引發熱烈討論。

原本不那麼渾圓飽滿的花椰菜,在紫色和白色小花點綴下,再包上粉色包裝紙,散發出質樸美感。第一次嘗試就賣出了一百五十束,讓過去只能把淘汰花椰菜,曬成花椰菜乾的村民們,見識到大學生的創意和網路行銷的威力,未來社區也多了一項特色商品。

大學生走入農村,不但為農村注入活力,他們的無限創意,也讓原本要被淘汰的農作物,找到了新生命。

集數
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