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甸甸沉

採訪 林佳穎 葉鎮中
攝影 葉鎮中 張國樑

大約在七、八年前,每次坐東幹線的火車返回花蓮,沿途中最美麗的風景,就是清水斷崖前湛藍的和平海灣。幾年之後,當火車駛過和平,旅客同樣對窗外會投以注目禮,因為視線所及盡是煙囪、水泥港口,還有水泥輸送帶。

濁水溪流域,因為921大地震及桃芝颱風等幾場大雨的影響,短時間內累積了上千萬噸的鬆動土石。淤積在河道上的大量土石,是沿岸居民心中揮之不去的不定時炸彈,然而從上游滾滾而下的大量土石,卻紓解了中部地區的砂石需求壓力。 

根據第四河川局管理課長姚嘉耀表示,估計濁水溪累積土石量高達一千萬立方公尺,在半年前開始著手進行待清除的32件疏浚工程中,目前已完工18件。部分工程延遲的主要原因是越往河川上游的清除段,離砂石洗選場越遠,清運成本越高,業者沒有競標意願。

砂石的成本,主要取決在運輸路程這項變動成本的消耗,也因此砂石來源的取得,有著非常強烈的區域性。以位在信義鄉的陳有蘭溪為例,整個疏浚發包工程只到豐丘段,該地的忠台砂石場許武慶表示,目前台中地區礫石價格每立方米約在150到160元上下,但由於該場位置偏遠,為了扣抵運輸成本,生產的礫石價格必須壓低到100多元,才有生存空間。 

然而伴隨砂石採取以及運輸產生的環境問題,包括空氣污染、噪音污染、道路耗損及安全問題,無可避免的同樣在山城小鎮,日以繼夜,輪番上陣。 台21線,一條原本被認為可以將農業和觀光推向頂峰的康莊大道,這幾年因此出現了這樣不協調的畫面。

正由於砂石資源區域性強烈的關係,遠在濁水溪暴增而消化不良的的砂石量,並無法紓解全台灣砂石需求壓力。陸砂盜採情形越演越烈,光在屏東里港鄉一帶,陸砂盜採留下坑坑洞洞的面積就多達四百多公頃。這當中還不包括已遭不明廢棄物回填的部分,有些地區甚至已開挖到地下水層,而終年積水變成人造內陸溼地。 

在台灣,砂石幾乎是建設的代名詞,沒有砂石來源,便意味著整體經濟發展的停擺。然而砂石原料的取得,如今已經不用大老遠的到河川農地開採,而有了另外管道。 位在台北縣鶯歌鎮的營建廢棄物處理場─陽光城市開發公司,該場收受的營建廢棄物,經過自動化的機器篩選、分類,可再利用率達百分之八十五。相較於廢棄物清理一公噸4000的價格,該場一公噸只收兩千多元,所售出經過處理的資材,價格只有市價的五六折。

根據估計,台北縣一天產生營建廢棄物約三千多公噸,如果以該場的營建廢棄物處理量推算,樂觀的計算只要有三場,就可以解決全台北縣的營建廢棄物處理問題。

目前全台灣像這樣的營建廢棄物處理公司已有三家,如果能全面規劃營建物資循環再利用的機制,相信在未來將可以大幅降低砂石需求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集數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