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村落|西部沿海地勢低窪的聚落,為何無法擺脫淹水的糾纏

採訪 柯金源 于立平
攝影 陳添寶

台北大淹水是媒體報導的焦點,但是許多貧瘠的沿海漁村聚落,因為地層下陷,導致常常淹水,卻鮮為人知,納莉颱風過後,彰化台西鄉、雲林五港村、嘉義圍潭村幾乎整座村莊、人、學校、墳墓都浸泡在水中,它們就像被遺忘的村落一樣。

2001年,納莉颱風重創北台灣之後,採訪小組緊跟著颱風侵襲的軌跡到達中南部,順著濱海公路沿線的村落,連夜來到彰化縣大城鄉,寧靜的鄉村夜晚,透露著不平凡的警訊,擔心午夜的滿潮水流會再度竄進屋內,認命的老人家們守著這座三合院。

清晨雨停了,雲散了天空慢慢露出一點點陽光,雖然納莉颱風漸漸遠離,但是西部沿海地勢低窪的聚落,卻還沒有完全脫離積水的糾纏,像是位於雲林縣台西鄉的五港村,整個村莊幾乎浸泡在水中。

1950年代,第一口水井深入地下,抽取地下水之後,國土就埋下日漸淪陷的厄運,目前台灣沿海地層下陷面積已超過一千七百平方公里,地層下陷是這一代人耗用自然資源的現象,其後遺症正慢慢地顯現。

台灣西部沿海地區有很多地勢低窪、地層下陷的地方,因為每逢豪雨或大潮期間都會淹水,加上淹水次數太多,久而久之淹水被視為普遍,因此更為受到忽視,而沿海地區的公共建設較為落後,居民生活困苦,一遇水災,就像是被遺忘的村落一樣。不論是雲林台西鄉的五港村或是彰化大城鄉的許厝巷,都面臨著相同的問題,沿著台十七線濱海公路往南走,這樣的村落處處可見。

「風頭水尾」是描述西部沿海村落貧窮艱困的處境,村民除了必須頂著強勁的季風在貧瘠的土地上討生活以外,還必須對抗逢雨就淹的宿命,老村民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自有一套「淹水求生哲學」,屋子裡、巷道外都是水,村子裡的道路成了水路,大家依舊如往常般來來往往。當淹水成為生活中無法消除的一部份之後,居民也必須適應在水中的日子,即使生活及出入都相當不方便,即使整天泡水的皮膚已經快承受不住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集數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