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張岱屏
翻轉耗能建築|幫房子降溫的好方法
2017-08-28
選購保溫杯或買冰箱,你一定會注意它保溫保冷的效果,但是買房子的時候呢?一棟棟耗能建築,到了夏天就成了吃電怪獸。其實改造耗能建築並不困難。究竟有哪些妙招,可以讓房子退燒,健康又省荷包呢?
藻礁大未來|當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在桃園藻礁
2017-08-14
沒有珊瑚礁的繽紛,乍看之下,不算美麗。走近、蹲下,才能看見傳奇。這是由藻類所建造的生物礁,藻類留下的鈣化石灰質,黏結其他沉積物,慢慢形成礁體,最古老的有7600年。
新加坡的水與綠》花園中的城市:不只是綠化還要打造生物多樣性
2017-08-07
新加坡位處熱帶、終年高溫,但七、八月的氣溫,卻沒有像台北這麼炎熱,很大的原因,要歸功綠化的成功。從「花園城市」到「花園裡的城市」,新加坡如何翻轉水泥叢林,創造人與生態都能呼吸的空間?
新加坡的水與綠》水的驚嘆號:花園城市如何與水共存?
2017-08-07
文明與野性,人工與自然,哪一面才是新加坡?做為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新加坡如何改造水環境,讓人們親水愛水,在城市裡創造水的驚嘆號?
採山:亞泥開採新城山|礦下部落的生活
2017-06-26
2017年6月,齊柏林驟然辭世,他生前關心的亞泥礦場成為焦點,其實,亞泥礦區一直是當地居民的擔憂。網路上二十多萬人連署,希望撤銷亞泥新城山礦場展限,越來越烈的怒火,從太魯閣延燒到行政院。
與水共存之路|強降雨下的海綿城市
2017-06-05
6月2日上午,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雷雨警報,呼籲北部嚴防土石流及淹水,短短一小時,台北市東湖國小就測到當日最大降雨量,每小時154毫米。目前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應付每小時40-50毫米的降雨量,台北市的雨水下水道設計標準是每小時78.8毫米,已是全台最高,面對暴雨來襲,還是無法負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