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屏
不核作的選擇|核四存廢全民公投
1999年核四動工,這個高達2800億、長達十餘年的工程,興建過程爭議不斷、弊案連連。去年3月,行政院長江宜樺宣佈,啟動核四安檢,並且以公投方式解決爭議。一年過去,核四公投案消失,安檢結果一延再延,民間強大的反核聲浪,沒有得到回應,一切似乎回到原點…
消失的鰻魚|近四十年數量減少95%
鰻魚,是種神秘而特殊的野生動物,當牠來到你的餐桌前,曾經漂流了三千公里的旅程,因為討海人的竭力捕撈、養殖場的培育,最後才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近四十年來,鰻魚的數量減少了95%,在我們還來不及揭開牠的神秘面紗前,是否就將面對鰻魚消失的危機?
【核一除役】核燃料的難題|哪裡能安全存放核廢料?
已經35年的核一廠,反應爐的燃料池早已經飽和,這些用過核燃料,如果不能移出,到今年(2014)底,核一廠一號機將無法運轉發電。因此台電在核一廠區內,乾華溪岸邊,興建了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場,1560束用過燃料棒,即將存放在這裡長達40年,引爆當地居民與反核團體的擔憂…
地震帶上的核電廠|耐震設計足夠應付大地震嗎?
福島核災過後,反核聲浪高漲,去年3月,台灣各地超過二十萬人走上街頭,反核成為一股難以抵擋的民意。一年過去,核一、二、三廠持續運轉,核四爭議仍未解決。3月8日,北中南東各地上萬民眾,再度走上街頭,呼籲政府全面廢核…
鋪一條路回家|大同大禮部落的手作返家路
十月初,一個下著大雨的日子,一群來自城市的志工,齊聚太魯閣,準備上山展開三天的工作假期。他們將付出腿力、勞力、心力,與太魯閣族人一起用雙手,鋪一條回家的路…
核燃料的進退兩難|核一廠的棘手難題
已經35年的核一廠,反應爐的燃料池,早已飽和,這些用過核燃料,如果不能移出,到明年底,核一廠1號機將無法運轉發電。因此台電在核一廠區內,乾華溪岸邊,興建了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場,1560束用過燃料棒,即將存放在這裡,長達四十年,引發居民與反核團體的擔憂…
【核電爭議】非核不可?|台灣不適合發展核電的理由
每年冬天,烏魚游過雙溪河口來到這裡,養活世世代代的新北貢寮漁民。1980年,行政院宣佈要在貢寮興建核四廠,引發居民抗爭,因為核二廠興建之後,排水口附近,出現了秘雕魚。
輻射屋20年|住戶的健康風險
民國81年,媒體披露民生別墅的鋼筋,遭受鈷60輻射污染,王玉麟家中測到每小時120微西弗的輻射劑量,是背景值的1000多倍。 輻射屋住戶 輻射污染的健康風險 王玉麟一家住在這間輻射屋長達八年,相當於照了580張的胸部X光,這在民生別墅中還不算是很高的。推算起來,民生別墅輻射屋居民,當年的暴露量大約在80毫西弗到1230毫西弗之間,是ICRP對一般民眾每年限制劑量的80到1230倍。...
【610豪雨】給明天的警示|氣候災害的風險
我們面對氣候災害的風險與日俱增,城市的防災能力卻更加脆弱。當埤塘因為開發被填平,城市的滯洪空間一一消失,我們是否有找出與水共生的策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