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蛻變中的西雅圖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陳忠峰,專題顧問 廖桂賢 徐名頤

美國,是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但是西雅圖,卻是美國第一個達到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量標準的城市,西雅圖市長甚至串聯了全美850個城市,共同推動全美市長氣候保護協議。西雅圖如何邁向節能減碳的生態城,成為全美最適合人居的大城市,又有哪些值得台灣參考的地方?我們的島節目特別製作「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看看在這一場對抗全球暖化的城市競賽中,西雅圖的蛻變!

夏天到了,揮別陰雨濛濛的天氣,和煦的陽光,照耀在這北緯47度、太平洋東岸的美麗海岸。放眼望去湖面上是悠游自在的獨木舟,陸面上是穿梭自如的單車族。怎麼了,這個城市在放暑假嗎?答對了?讓汽車放暑假!

減碳策略一:讓汽車放暑假

「讓你的汽車放暑假!」是今年夏天西雅圖節能減碳的新計畫,也就是說,如果你不開車而改搭大眾運輸工作或騎單車,西雅圖市政府將會提供最高150美元的獎金,許多商店還會提供購物優惠。在市政府的號召下,許多公司都加入了讓汽車放暑假的行列。以位於市中心的建築公司Mithum為例,為了鼓勵員工搭乘交通工具,員工只要搭乘公車或渡輪上下班,一個月就會有三十美金的獎勵,如果是騎單車或走路超過八次以上,也有二十美金的獎勵。

用金錢來鼓勵還不夠,最重要的是,提供一個不必開車的環境!Mithum不但有公用的單車讓員工免費使用,還有更衣室與沐浴間讓員工可以沐浴更衣,兩百人左右的公司,就有四十個人是騎自行車上下班。像Mithum這樣的公司在西雅圖並不是特例,對於單車族的體貼,在城市裡隨處可見。

目前西雅圖有3%的人口是單車通勤,但市民與政府認為這個比例顯然還不夠。2006年西雅圖市民公投,通過了一項高達一百億台幣的交通改善計畫,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創造自行車友善的環境,它們預計在未來十年,投入台幣十億左右的經費,讓西雅圖的單車道從現在的107公里增加為723公里,並且擴充自行車停車設備。

西雅圖是美國第一個提出單車整體計畫的城市,未來任何道路要興建或改建,都必須同時考慮單車與行人的路權,這個被稱為「完整道路」的規畫,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將西雅圖的單車人口提升三倍,難怪市民要熱情高喊:「西雅圖是騎單車的好地方」!

減碳策略二:告別高架橋

西雅圖的溫室氣體排放有一半是來自汽車,為了滿足汽車的需要,快速道路與高架橋佔據了城市最重要的空間,現在,西雅圖人準備跟高架橋說再見了。

水岸是西雅圖最浪漫的地方,也是鮭魚的棲息地,但一條水泥怪物卻大辣辣的盤據在水岸邊,震耳欲聾的噪音讓人只想趕快遠離,成為西雅圖魅力的最大殺手!2001年的大地震讓高架橋結構受損,成了危橋,拆除老舊高架橋的呼聲高漲,但替代方案是什麼呢?州政府計畫重建並擴大這座高架橋,市政府卻主張做地下隧道,兩相爭執之下,有人力排眾議提出第三條路—平面道路方案。

主張這項方案的是由兩個女生組成的市民水岸聯盟,發起人Cary Moon認為,提高大眾運輸系統的使用,將原本的車流轉移到既有的平面道路,不但省錢,還可以還給市民水岸的本來面貌。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的想法,漸漸被市民接受了,2007年西雅圖市民針對高架道路的替代方案進行公投,結果高架道與隧道兩個案子都沒有通過,平面道路的呼聲浮上檯面,政府與市民都逐漸傾向這個經濟又環保的選擇。今年十一月,西雅圖人將再次用選票決定水岸的未來,同樣被快速道路包圍的台北縣市,是否也該解放對於水岸空間的想像呢?

減碳策略三:邁向新建築

除了交通系統的革新,建築也是節能減碳的關鍵。在西雅圖每一棟新的公共建築,都必須達到綠建築的標準,建築師的創意也因此不斷被激發……

2004年落成的西雅圖中央圖書館是由曾經得過普立茲獎的建築師Rem Koolhaas所屬的團隊主導設計。Rem Koolhaas的建築設計一向以創新顛覆著稱,這個外型呈現不規則狀的奇特建築,設計概念是由五個交錯的盒子所組成,每個盒子創造了不同的空間,包括大廳、會議室、書庫、管理中心等等,而盒子與盒子之間的位移,讓視野能夠延伸到室外,光線也能自由的在室內游移。

這棟新的圖書館比舊圖書館規模大三倍,但能源使用卻比舊圖書館更少。由玻璃與鋁架所構成的建築物外殼,有特殊的隔熱網點與通風設計。另一個省能秘訣則在於空調系統的設計,從地上排出的冷氣孔讓冷空氣維持在人體所需的高度,熱空氣自然往上推升,讓空調更經濟有效率。

建築師Koolhaas認為,現代的圖書館不應只是一座硬梆梆的藏書閣,更應該是一個各種訊息整合編排的中心,螺旋形的書庫讓讀者更方便找到自己想要的書籍,也讓書庫的書籍調整更彈性。落成四年以來,央圖已經成為西雅圖最受歡迎的公共空間,每天平均的使用人次超過八千人。

另外,一些社區型的圖書館也陸陸續續改頭換面。位於BALLARD區的分館是一棟擁有圓弧形屋頂的綠建築,它能夠保水、省能、採光的秘密都集中在這獨特的屋頂上,另外窗戶上也鑲嵌最新式的太陽能電池,供應圖書館的電力所需。這棟圖書館在2005年落成以後,閱讀人口倍增,成為家長最愛帶小朋友去的地方。

西雅圖的圖書館之所以不斷翻新,要追溯到十年前。1998年西雅圖市民投票通過一項名為“全民圖書館”的法案,決定投注台幣60多億的經費在圖書館建設上,啟動了這一場圖書館建築革命。文化的經營與環保一樣都需要長遠的眼光,也難怪西雅圖市民的知識素養在美國始終名列前茅。

學校可能是實踐節能減碳最好的地方。我們搭船前往西雅圖旁的班布島,看看隱身在森林中的島木學校有什麼神奇之處……

減碳策略四:啟發的環境教育

位於班布島的島木學校,是企業捐贈回饋環境教育的典範。主要的捐贈者Brainerd夫婦,是知名電腦軟體PageMaker的設計者,他們在1998年買下了這片廣達255英畝的土地,相當於4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大小,涵蓋了森林、溼地、小溪、湖泊等生態系,還有數不清的野生動物。設計者深知孩童是學校的主體,在當初規畫的過程中,設計團隊曾經和超過250 位的小朋友一起參與學校的規畫,像是漂浮在湖面上的教室、各式各樣的樹屋,這些超酷的構想都是來自小朋友的創意。主中心屋頂懸掛著120年前砍伐的巨木,圍繞92英尺長的鋸木刀片,訴說著普吉灣過去伐木的歷史。現在這裡不但是小孩子的樂園,更是很多大人實踐夢想的地方。

教建築的老教授TOM是島木學校的義工,他說,這裡的教育理念並不是教導小朋友一些生硬的道理,而是去啟發好奇心,找到一些啟發好奇心的元素。就像這裡的建築,是環保與想像力的結合 。島木學校的每一棟建築都是用對環境友善的方式設計,包括盡量使用當地的建材以及資源回收的材料,像是回收玻璃瓶做成的瓷磚、回收優格盒子做成的洗手台、還有用麥梗做成的牆壁。教室本身不但是綠建築,也是活教材,牆壁上光影的箭頭、溫濕度的顯示,讓小朋友自動去發覺跟環境有關的線索。

另一個關鍵是水的處理。西雅圖地區的廢水處理後大部分排到普吉灣,但島木學校則是排放到人工溼地中。廁所的污水經過簡單的過濾之後就進入這個”植物淨化工廠”(living machine )。這三個水缸深達八英呎,可以處理170個學員的生活廢水,污水排出後經過溼地的淨化,整個過程需要兩天半的時間。經過植物淨化後的污水幾乎可以達到飲用水的標準,用來灌溉以及沖洗馬桶。如果說,西雅圖是美國環境意識最強的地方,島木環境教育中心可是功不可沒。

目前,西雅圖市政府的減碳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1990年排放量20%的標準,這項承諾不但得到全美850個市長的支持,也對聯邦政府產生壓力,民主黨與共和黨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也承諾這項二氧化碳減排的強制目標。

城市已經成為對抗地球暖化的新起點!在這一場節能減碳的城市奧運賽中,西雅圖正大步地往前邁進!

集數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