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豬來發電|養豬業結合沼氣發電

採訪/撰稿 陳寧
攝影 張光宗 陳添寶,剪輯 張光宗

大豬小豬,每天除了吃跟睡,也要上廁所。全台灣超過五百萬頭豬,牠們的大小便怎麼處理,是豬農最大的煩惱,也是環境的負擔。大多數人都不愛的豬糞、豬尿,在有些人眼中,卻是可以再利用的資源,還可以發電賺綠金…

換上防護衣,腳上的雨鞋先踩過消毒水,這是進養豬場前的標準防疫動作。走進陳永雄位在雲林林內鄉的養豬場,還沒聽見豬叫聲,耳邊先傳來陣陣古典樂。這群聽音樂長大的快樂豬,在豬舍裡調皮玩耍著,小豬要能健康成長,除了吃飽,更重要的,還要住得暖。

燃燒沼氣產生熱能,來取代傳統的保溫燈泡,一個冬天就可省下數十萬電費。牧場裡,擺了好幾部像這樣接上沼氣管的熱水器,一點火就可以燒水。源源不絕的沼氣,主要成分其實和家用天然氣一樣都是甲烷,是養豬廢水處理過程中的產品。



沼氣不只可以用來燒熱水,2015年,雲林縣政府補助買入這台沼氣發電機,一天可以發出四到五百度電,供養豬場使用,產生熱能也不浪費,還可再加以利用。

在各種再生能源中,大型風機可能產生低頻噪音和干擾鳥類生態,太陽光電板則會在製程中產生有毒廢棄物。相較之下,沼氣發電是透過分解廢棄物,來產生能源,反而能減輕環境負擔,在歐洲和中國都已經非常普及。而且,畜牧業產生的甲烷,一向被認為是造成溫室效應、地球暖化的一大元兇,收集沼氣再利用,還能達到減碳效果。

早在二十年前,農委會就曾補助養豬戶購買沼氣發電機,但發電效益低,沒有專業廠商願意投入,沼氣脫硫技術也不成熟,發電機很快酸蝕耗損,政策無疾而終,台灣也錯失發展沼氣發電的契機。



要提高沼氣發電效率,必須改變養豬業者慣用的污水處理模式。政府要重新推動沼氣綠能,得先創造誘因,吸引更多業者投入研發。2017年,經濟部能源局已經調整沼氣發電的躉購電價,從每度3.9元調高為5.0087元。

嘉義一處位於義竹鄉的養豬場旁,這套由再生能源業者投資設置的發電機組,是台灣第一套由歐洲引進的系統。能源業者已經和台電簽訂二十年售電合約,目前仍在測試階段,預計2017年農曆年前就能正式運轉,利用這一萬兩千頭豬的排泄物來發電,每年收入可以超過三百萬。



傳統的三段式污水處理系統,在冬天低溫時,細菌分解速度慢,處理污水的效能就會變差,對豬農來說是一大困擾。透過恆溫控制,這個發酵槽一年四季都可以維持一定的分解速度。豬農不必擔心污水處理受氣候影響,業者也可以得到穩定的沼氣來源。



沼氣,經過脫硫,就可以進到發電機,燃燒發電。發酵後剩下的物體,再經過脫水,成為幾乎沒有臭味的沼渣,2016年,環保署已經修法放寬,可以直接把它放進農田當堆肥。

行政院預計在2017年底,要讓一百萬頭豬加入綠能行列,台灣養豬規模最大的台糖公司也已經開始行動。位在屏東的四林畜殖場,從2012年就陸續設置了三部不同型號的發電機。

靠著這三部沼氣發電機組,四林畜殖場的電力自給率,已經達到三到四成。台糖也投入經費,準備興建新型的沼氣發電系統,預計2018年就會完工。

各界攜手投入,整合不同領域專才,台灣的沼氣發電產業,正在萌芽。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副教授蘇忠楨認為,除了引進國外的發電機組,台灣也應該盡快培育本土技術人才,讓沼氣運用更符合在地需求。尤其台灣氣候炎熱,應該積極研發用沼氣製冷的技術,運用在家畜散熱。

養豬業結合沼氣發電,只是第一步,未來牛糞、雞糞甚至廚餘等廢棄物,都是可以發電的好材料。

集數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