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相關報導

能源台灣-啟動轉型之路(下)|公民電廠能否成為趨勢?

2017-07-24

台灣計畫在2025年告別核電,利用太陽能、風力等等再生能源要達到發電量的20%,種種困難要如何克服?公民電廠能否成為趨勢?

能源台灣-啟動轉型之路(上)|再生能源能不能點亮台灣未來?

2017-07-24

澎湖南方的東吉嶼,2013年政府補助建置光電板,但是光電不穩定,併聯會導致成柴油發電機跳機,根本無法使用。2016年,澎湖縣政府與核研所、中興電工合作,引進微電網系統,綠能才發揮功用。

Ortwin Renn 專訪 -德國的能源轉型怎麼走(下)

2017-07-24

2022年德國計畫要跟核電說再見,並且從2005年的3%快速進展到2015年的33%,走在能源轉型的這條大路上,德國是怎麼做的?又如何促進公民的積極參與?處理傳統產業與再生能源之間的拉扯呢?公視我們的島訪德國智庫國際前瞻永續研究院科學主任 Ortwin Renn,希望透過他山之石,作為台灣邁向能源轉型之路的方針。

Ortwin Renn 專訪 -德國的能源轉型怎麼走(上)

2017-07-24

2022年德國計畫要跟核電說再見,並且從2005年的3%快速進展到2015年的33%,走在能源轉型的這條大路上,德國是怎麼做的?又如何促進公民的積極參與?處理傳統產業與再生能源之間的拉扯呢?公視我們的島專訪德國智庫國際前瞻永續研究院科學主任 Ortwin Renn,希望透過他山之石,作為台灣邁向能源轉型之路的方針。

能源台灣-便宜的代價(下)|台灣須加快節能腳步

2017-07-17

全球暖化、氣溫上升、用電量持續成長...,2017年夏季備轉容量持續亮橘燈,台灣,能不能度過缺電關卡?

能源台灣-便宜的代價(上)|未被算入的環境成本

2017-07-17

全球暖化、氣溫上升、用電量持續成長...,2017年夏季備轉容量持續亮橘燈,台灣,能不能度過缺電關卡?

當白海豚遇上風機|離岸風電影響海洋生態

2017-05-29

二月底冷鋒面才剛過境,台大鯨豚研究室團隊從台中港出發,以Photo ID的研究方式,拍下中華白海豚在海面上的照片,用來辨識不同個體進行相關研究,從2006年以來,已經進行了十一年。

節能是門好生意

2017-05-01

才剛進入四月,就因為超過三十度以上高溫,讓台電備轉容量,跌到6%以下,出現供電警戒橘燈。這兩年用電情況吃緊,電力公司將既有火力電廠延役,並向國外添購緊急發電機組。其實解決用電瓶頸最根本、最有效的策略是節電...

天然氣的奇幻旅程|台灣以天然氣作為過度能源

2017-04-03

有種物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少不了它。它遠從印尼、馬來西亞、澳洲漂洋過海來到台灣,從零下162度的冷凝狀態,緩緩釋放,穿過兩百多公里的海管、陸管,串連成一條供應發電廠、工廠、住家的能源動脈。在能源轉型的過渡階段,正扮演著重要角色…

燃氣新時代|2025年能源轉型關鍵

2017-04-03

政府預計在2025年,50%的電力來自天然氣,當前的兩個挑戰,一個是增加天然氣輸儲設備,一個是增加天然氣發電機組。地狹人稠,98%都仰賴進口能源的台灣,將如何邁入燃氣新時代?

綠能的選擇題|布袋鹽田發展太陽光電爭議

2017-03-13

嘉南沿海廣大的鹽田,在政府眼中,是適合大面積發展太陽光電的絕佳地點,也是成千上萬候鳥,選擇度冬的棲息地。當再生能源和生態保育產生衝突,這個難題該如何解決?

核食能安?|核污染重創福島農林水產出口

2017-02-06

「這裡是綠色區,就是安全區。工作人員沒戴口罩就可以走來走去。目前電廠內大概九成都是綠色區。」東京電力公司原子能選址總部長岡村祐一,在搖晃的公務車上對我們說明,為了把曾經超過1500微西弗的超高輻射環境,降到可以只戴口罩就行走,六年來,東電去除了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的表土,再鋪上柏油或水泥。經過這些除污工程,目前輻射的環境背景值,已經和台北、東京,相差無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