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關報導

來玩土造屋

2007-12-14

石碇山區,一個被樹林包圍的學校,叫做二格山自然中心。在這裡,知識不是用背的,也不是寫在書本上,而是要小朋友用雙手雙腳實際去體驗。創辦人方正泰先生,七年前耗資三億元買下二格山的山頭,他不蓋民宿、不做開發,只想提供孩子一個自然學習的好環境。但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需要什麼樣的房子呢?

共和新村老味道

2007-11-16

位於屏東縣東港鎮共和社區,原本是日治時代的空軍基地,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規劃為眷村,居民多半是經過抗戰的退伍老兵。共和新村的綠美化程度,是屏東地區各個社區發展組織的重要參考,主要是因為在先天條件上,眷村腹地寬廣,再加上居民長期以來,在其原本日式建築的基礎上,各自規劃自家房舍周邊的綠地及花園,根據當地里長鄭新寶表示,共和新村綠化的生活環境,已經是東港人在清晨、午後的休閒運動空間,對東港居民來說,...

小來的等待

2007-10-12

一棟又一棟的豪宅、百貨公司在這裡搶建,這裡是台中市目前地價最高的第七重劃區。就在這寸土寸金的地帶,埋藏著一個橫跨四千年的故事……

樂生912抗爭事件─來自地層的警訊

2007-10-05

夜晚時刻,許多關心樂生的青年學生,前往樂生聚集,他們擔心樂生大門動工,將是樂生毀壞的開始。青年展開討論,決定佈置陣地,進行912抗爭行動,宣示抵抗迫遷樂生的決心…樂生的危機,不只是地面房舍的保存,而是地層開挖破壞後,地下水層可能帶來的巨災…

向農村學習

2007-09-21

今年七月份,首次看到「美濃後生會」,總覺得現在的學生,似乎都不太正經,不過後來發現,他們的確有令人肅然起敬的一面。因為無論是向老農夫請益,還是美濃淹水時幫忙搶救,甚至是加入各種農村的打雜工作,他們是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種進農村裡。到了九月初,「台灣田野學校」的學員加入美濃行列,體驗有機農夫的一天生活,也同時跟「美濃後生會」參觀稻穀製成稻米的過程,當拍攝工作進入後期階段時,我們才慢慢理解,為什麼農村需要年輕人,而年輕人也需要回到農村。這答案,並不在眼前,而是在年輕人的心裡,在他們的農村生活裡。

美軍宿舍的末世輓歌

2007-09-07

進入陽明山,在文化大學附近的巷弄中,隱藏著大面積的美軍宿舍群,長期以來管制嚴格,有如陽明山上的異國禁地。隨著國際氣氛轉變,美軍宿舍開始去除神秘面紗,成為陽明山的歷史景觀,等待人們的親近與理解。但是,國有土地的標售政策,讓這個糾結歷史與生態的區域,來不及以華麗之姿登台面世,就在陰暗的蔓草中,唱起末世的輓歌。

紅毛港情愁

2007-09-07

看到三十五名藝術家在替紅毛港聚落作告別演出時,才驚覺紅毛港這回真的是要走入歷史了。從民國五十七年的限建到九十六年,等待了三十九年的紅毛港遷村政策,這兩年火速的執行起來,雖然有人質疑今天的時空背景已更迭,是否還有拆遷的必要,不過政策似乎仍以貫徹的方式前進,只是功能被BOT的洲際貨櫃中心所取代,今年八月份已經選出陽明海運為最佳申請人,未來如果沒有其他變數的話,十一月順利招標,年底開始整地,看來紅毛港聚落真的就要灰飛湮滅了。

東港溪的青春夢

2007-07-27

你認識自己的故鄉嗎? 隨著火車的遠離,許多在外的遊子,對故鄉的依戀,總是更加濃厚,但是在細細思索之後,忽然才驚覺到,對故鄉竟是如此陌生。一群屏東的遊子,在離鄉多年之後,用著學習的心情,重新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

守護三崁店之文史篇|追尋糖廠、神社歷史

2007-07-20

因為在三崁店糖廠舊宿舍區發現諸羅樹蛙,民間團體展開搶救行動,才知道這個地方。在拍攝過程中,慢慢接觸、了解土地的歷史,並擴及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所建構的地景與文化。由於諸羅樹蛙事件發展快速,拍攝擴及各個層面,包括文史、生態都有,寫稿的時候發現,三崁店的東西實在是太豐富了,決定做成兩集,分為樹蛙篇與文史篇。

台西蚵貝二三事|廢棄蚵殼再利用

2007-07-13

長約三層樓高的台西蚵貝壁畫,據說是台灣最高最大的一幅蚵貝創作,從美國回來的許秀雲想要透過壁畫,來替偏遠地區的鄉民發聲,於是找來了藝術家蔡英傑,和台西國中的小朋友們一同發想,找出台西的代表元素,再利用台西鄉盛產的牡蠣殼以及文蛤殼來創作一幅屬於台西的風貌。

澎湖速食旅遊

2007-07-06

燕珍是一位都市上班族,在熱情的夏季,想要為自己安排一趟自由的旅程,她想到澎湖,一個有著白色沙灘,藍色海洋的浪漫島嶼。於是她拿起電話,展開夢想的追尋。沒有機票,燕珍去不成澎湖,倘佯海天的心願,成為遙遠的夢想。一票難求,成為夏季澎湖的旅遊夢魘,但是更大的問題,在於一票難求的背後,牽扯著旅遊市場的運作,影響澎湖的永續發展,讓這個群星般的島嶼,無盡漂浪在旅遊洪流之中。

消失的戰地記憶|那段金門當兵的日子

2007-06-29

一群曾在金門服役的老兵,在退役之後的數十年,再度重返金門,想要重溫離島服役的青春記憶,以及找尋金門特有的戰地風光。但是,在金門遠離砲火、走向觀光年代之後,前線戰地成為歷史名詞,無人的軍事陣地變成廢墟,前線金門的歷史慢慢模糊,讓金門失去最珍貴的資產,失根地走向未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