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關報導

左營的高雄學

2006-11-27

當高雄願景成為選戰主軸,文化與生態的高雄,應該用著何種面貌呈現?在高雄北方的左營,有著歷史的深度,以及生態的厚度,等待規劃,等待推動,成為一個觀念平台,點燃高雄未來的美麗願景。

快樂中秋燈船行

2006-10-30

台灣一年幾百場的文化活動總是著重在觀光效益,布袋嘴文化協會總幹事蔡炅樵說「我們是為布袋人而辦的」,回到以在地居民為主體,也讓出外打拚的布袋人,記得每年返鄉過中秋,參與布袋的盛事。這是布袋嘴文化協會第一次籌辦燈船活動,「今年不辦,以後更不可能辦」布袋嘴文化協會的蔡青芠道出了年輕人傳承地方文化的使命感。

澎湖願景‧一二三事

2006-10-23

九月,一個遊客離去,季風來臨的時刻。此時的澎湖,告別夏日的喧囂,慢慢回歸它的自然本色,也許少掉一些觀光的心情,穿梭在離島之間,更能感受這些漂浪在藍海的島嶼,究竟浮沈著什麼心情?

風華再現三角湧

2006-10-16

環境的保護,除了自然環境外,人文環境也是需要關注的面向。三峽老街經歷三級古蹟指定、古蹟解除,保存過程中面臨居民強烈抗爭,到最後能夠透過靈活的思維,由政府補助經費,維持私產權的歷史聚落保存方式,留下三峽老街。這過程與投入的心血,是台灣文化環境保存的重要里程碑。

蘭嶼‧秋之頌

2006-10-09

當飛魚乾從魚架上收起,秋天的蘭嶼,是一幅怎樣的景象?當拼板舟從捕魚轉變為載遊客,對船主與遊客來說,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於是我們來到蘭嶼,看看蘭嶼秋天時的另一種表情。

藝術在我家

2006-09-25

在刻板印象中,藝術總是難懂又遙遠,藝廊、表演廳這種高檔的地方,和普羅大眾的生活缺少交集,在拍攝嘉義大林三角里拍攝諸羅樹蛙的專題時,遇到藝術家盧銘世,嘉義縣文化局推出「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邀請一、二十位到嘉義縣各個鄉鎮居住,把藝術帶進社區。

故鄉。林田山

2006-09-11

花蓮林田山以社區的力量,創造的昔日風華,成為知名的旅遊景點,但是社區內的居民,最近卻因為國有財產收回的政策,被迫遠離家園,離開他們居住長達半世紀的家鄉。

傳統漁法|吉貝‧石滬的故鄉

2006-08-28

如果說有一種地景,可以訴說人與海最深遠的歷史、見證人與海相互依存的關係,那麼毫無疑問的,這種地景就是石滬。

環境任我行

2006-08-21

隨時間與觀念的演變,人類和動植物的關係經歷了共生對立,到現在的共存,但過於近距離的接觸觀察,往往又干擾了生物和環境,有沒有方式可以在一定範圍下,既可以貼近自然環境,保持安全距離,又能長遠維繫?

蘭嶼的未來練習曲

2006-08-21

一群在蘭嶼大專青年,他們以蘭嶼新生代的姿態,追求蘭嶼的未來,去年他們透過活動,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今年他們集思廣益,想要找個角度出賣蘭嶼。

誰不要古蹟-鹿港龍山寺的哀愁

2006-07-31

當921地震,毀壞二百多年的鹿港龍山寺,讓這棟老廟面臨建廟歷史上的最大危機。全國都為這座受到重創的歷史古廟悲傷不已,在善心人士的奔走下,鹿港龍山寺開始進行修復,但是技術的缺乏、觀念的分歧,讓這座一級古蹟面臨修新與復舊的雙重難題,也讓人擔心一座古廟會不會在修復之後,不再擁有舊日的華麗?

反思國家公園

2006-07-03

國家公園設立的目的,原本是以生態保育、文化保護為主,但是在因應旅遊浪潮下,常常是側重遊憩功能,忽略生態保育、文化保護的責任,讓生態面臨危機、文化遭到破壞,大演本末倒置的荒謬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