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資法的修正,現在對於古蹟或是歷史建築的認定,不再只是單純的看建物的本身,如果地方人士認為這塊地方對當地來說有重要的意義存在,也可以採取地方登錄的方式列為歷史建物,這樣的方式可以補齊舊有文資法不足的地方。
然而比較令人擔心的是這個空間是否有被妥善使用,也就是賦予新的功能在裡面,過去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例子都是空間整建好了,但是內在是沒有的,也就是一個『空』的空間,就像是沒有靈魂的軀殼,如何能將新的精神注入就成為活化空間很重要的元素。
如何讓社區居民藉由情感認同,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這六年走來,竹田車站和社區一同成長著,我們從中也看到了竹田車站的新生命展現,未來竹田車站該如何調整自己的腳步往前大步邁進,觀光發展與文化保存兩者是否有可能達到共贏的目標,這正是許多地方鄉鎮正在努力的目標。
歷史的光影過去,建物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物體,還包含著那個時代的精神與故事,再生空間的利用,希望的不只是修整好空間而已,還需要有新的精神賦予進去,一個空間有人在使用才是屬於活的,而古蹟也才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延續記憶下去。
側記|
來到池上文庫的時候正巧遇見一位伯伯,拿起老花眼鏡,認真的挑選自己要借閱的書籍,遇到年齡相近的老人就熱情的打招呼,聽著他們用客語、日語熱烈的交談著,聊著聊著就會牽扯到認識的人或事,突然覺得老伯伯有這樣的環境真好,我想他們來這裡並不是只是單純的借書而已,而是透過這些書籍,去找尋當時的生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