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文化」相關報導
旗山老車站的漫長等待
旗山老車站,見證旗山的百年發展,成為所有旗山人的共同記憶。但是火車不再來,車站變成廢墟,保存與拆除成為懸而未決的課題。在日漸凋零中,老車站像位歷盡滄桑的老母親,在旗山街頭漫長等待著,那顆感恩與追念的心。
【社區營造】卯澳的水水家園 |傳統漁村聚落的下一步
當一個社區,從挽救水圳開始,創造社區的美麗景觀,連帶的,也挽救一片海洋,為生態做出貢獻。小小的卯澳社區,從搶救水圳到永續經營,讓未來不再失根漂浪,一步步打造心目中的水水家園。
最後的桃花源|國家公園與原住民的愛恨情仇
國家公園與原住民之間的衝突一直存在著,十幾二十年來大小衝突不斷,其中尤其是東埔,更曾經發生過一些衝突事件,像前任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張和平處長很努力做了很多改善原住民生活的措施,但卻因為一句酒後失言「一顆老鼠屎搞壞一鍋粥」引起東埔原住民強烈不滿而下台,究竟東埔與玉管處之間的關係該如何解決?
地下金門|花崗石戰備坑道
不管是金門人,或是在金門服役的阿兵哥,對坑道都有一段記憶。不管是挖坑道情景,還是在演習時荷槍實彈,模擬戰爭發生時在坑道防衛的情景;也有駐守坑道的阿兵哥,在潮濕的坑道中,趁著陽光曬棉被的種種。坑道見證了金門走過的歷史,這裡所交織出來的人文風采,是值得我們為它留下見證。
東沙紀行|東沙海域水下考古
東沙,是南中國海的一片遺世淨土,寧靜的海域,隱藏著看不見的危機,從古至今,許多船隻在此觸礁,從此深沈海底,一群熱愛水下考古的人士,企圖運用現代科技,來找尋失落的記憶。
地景新視界|野柳、澎湖的自然地景
一個全長1700公尺的海岬,如何讓你看盡地球千萬年來的歷史演進,北台灣的野柳就是這樣一個全世界不可多得的珍貴地方。野柳岬角地質上是屬於新生代中新世大寮層分佈的地區,以砂岩為主,最早這些沉積岩組成的岩層,具有接近平行水平的層理,後來經過地殼活動,扭曲、褶曲等作用,變成傾斜隆起。又因這裡的地層軟硬相間,經過了差別侵蝕,造就了野柳變化多端的地貌。
最後煉金師|傳說中點土成金的技術
清晨的陽光從雲層穿出,照耀在有著黃金傳說的金瓜石,從興盛到衰落,無言的山丘散發著死寂的氣息。直到三年前遇上阿成師,在他依舊堅持的黃金夢裡,讓人發現,這塊已被遺棄的廢墟,有些事物依然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