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文化」相關報導
地景新視界|野柳、澎湖的自然地景
一個全長1700公尺的海岬,如何讓你看盡地球千萬年來的歷史演進,北台灣的野柳就是這樣一個全世界不可多得的珍貴地方。野柳岬角地質上是屬於新生代中新世大寮層分佈的地區,以砂岩為主,最早這些沉積岩組成的岩層,具有接近平行水平的層理,後來經過地殼活動,扭曲、褶曲等作用,變成傾斜隆起。又因這裡的地層軟硬相間,經過了差別侵蝕,造就了野柳變化多端的地貌。
最後煉金師|傳說中點土成金的技術
清晨的陽光從雲層穿出,照耀在有著黃金傳說的金瓜石,從興盛到衰落,無言的山丘散發著死寂的氣息。直到三年前遇上阿成師,在他依舊堅持的黃金夢裡,讓人發現,這塊已被遺棄的廢墟,有些事物依然活著。
【水頭商港】世代‧後豐港|傳統漁村聚落的變遷
一場建醮,呈現金門後豐港四百年的悠久歷史,傍海維生的居民,卻在開發的巨輪下,面臨海灣被填平的困境,在喧囂的鑼鼓聲中,未來如何走下去,考驗這群世代子民。 正月十五,對於金門後豐港居民而言,王爺建醮是聚落的傳統,四百年來維繫居民的感情,許許多多離鄉的遊子,都會在這個時刻趕回來,讓這個人口漸少的村落,一下子熱鬧起來。 後豐港居民多數姓洪,遠祖就是與鄭成功一起打天下的洪旭,因此早期被稱為洪門港,...
尋找都市的軌跡|搶救台鐵汀州路宿舍
兩年前記錄靑田社區的保存行動,到兩年後面對台鐵汀州路宿舍圍牆,在開年第一天遭到建商拆除,關心歷史建物存廢的社區民眾分秒都在和「時間賽跑」。發起搶救運動的賴科仰,68年次。他的年紀無緣親眼目睹萬新線的興衰起蔽,但透過他的奔走,使得台鐵宿舍存廢受到重視,也觸動了許多老台北人的記憶和靈魂。 從煤油、柴油到電氣化,從普通車、電聯車、自強號到興建中的高鐵,隨著經濟發展,火車的燃料與改裝逐漸與時俱進,...
丹大狩獵紀事|野生動物的生存權與原住民的狩獵權
去年12月15日到24日,林務局於南投縣信義鄉丹大地區進行開放狩獵試辦計畫,這項充滿實驗性的計畫推出後,不但引起部分保育團體的抗議,在原住民部落內部也引起陣陣漣漪,究竟這項計畫的來龍去脈是什麼,未來可以開展出的對話空間又在哪?
八煙水圳事件|砌石水圳水泥化爭議
八煙是魚路古道終點的小村落,它美的令人感動,這裡沒有冷氣、沒有網路、沒有自來水、沒有第四台,傳統的石頭老房子隨處可見,水圳蜿蜒的流過每一戶住家,住家外都有洗衣窟,婦女也會在這裡洗衣服、洗菜、洗東洗西。
打造夢想|用不同的角度看新北汐止
農家子弟蔡聰明選在一般理解常淹水的都市邊陲,試圖創造這個時代的當代文化,自掏腰包讓社區的民眾參與活動;而遠從瑞士來的馬丁,則是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移居到汐止。這十五年來,風災水患並沒有讓他木製家具倖免於難,而七十六年搬到汐止的高燈立,網羅各地蒐尋的資料,透過網路和藝文要讓大家認識這個曾以文化立鎮的地方,他們是怎麼的思考?透過節目我們來看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