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村位在後堀溪河谷上,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滿山遍野的芒果樹和麻竹,都是在地農民的傑作。58歲的張輝隆,6歲時跟著父親,從雲林土庫來到關山開墾,現在的他,共有近四甲大的芒果園、鳳梨田、雞舍和豬寮。樸實的穿著、靦腆的表情,張輝隆全身上下充滿濃厚的農民氣質。去年三月之前,他根本沒有想到,一輩子作農的生活即將出現改變。
張輝隆家後面山坡,有一座完全用山上倒木搭建而成的開放式工寮,這座製糖工寮,就是張輝隆創造轉機的地方。工寮裡頭,男女老少大家各忙各的。每天,張輝隆的大媳婦在煮早餐;岳母、太太和大姐,正在壓榨甘蔗汁;而二兒子剛從山上回來,載了一大貨車的荔枝樹枝、相思樹材,準備拿來當作今天熬煮黑糖的燃料。
離工寮兩公里左右,有一甲大的白甘蔗田,張輝隆製作黑糖的原料,全都來自這裡。一到冬至,甘蔗成熟,就可以開始煮糖,一甲大的甘蔗園,大約可以製出六千斤到七千斤的黑糖。
對張家而言,製糖是祖傳事業,只是張輝隆的父親,在五十年前必須偷偷製糖,因為在當時,製糖可是政府的專賣事業。半世紀後,張輝隆在去年三月重操舊業,也成功煮出消失了五十年的黑糖滋味。到了今年春節結束,張輝隆和兒子整修工寮,並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煮糖工作。
完全用人工方式熬煮黑糖,既耗時又耗工,從壓榨甘蔗汁到製出黑糖,至少需要八個人手共同工作七個小時。過程中,必須現榨甘蔗汁、現煮黑糖,同時還要隨時注意灶火強弱,而甘蔗汁的過濾和沉澱更是不能馬虎。當甘蔗汁煮成濃稠狀,發出黑亮的光澤時,就到了起鍋的時間。大家圍在桌邊,手腳俐落地翻動膏狀黑糖,讓高溫黑糖迅速冷卻形成結晶。
甘蔗園裡,沒有使用除草劑、化學肥料和農藥,老天爺要讓甘蔗長多高,張輝隆照單全收。大自然培育的白甘蔗,透過張家人的手,在工寮內慢慢熬煮成黑糖。
天色漸漸暗下來,工寮內燈火通明,糖香四溢,張輝隆的老父若有知,想必內心也是甜蜜蜜。